八要处理好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系。建设实施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积极保护理念,建设以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展示为主,融合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功能,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服务设施一流、环境整洁卫生、管理科学合理的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展示中国最美丽的山水花园式皇城的遗韵,把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打造成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窗口”、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范,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和世界文化遗产。
打造宋韵文化标识的重点抓手
全力推进宋韵文化标识打造工作,要立足南宋既有研究特色与优势,围绕南宋文化遗产保护与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文献整理、普及传播,落实交流平台搭建、研究资源聚集、申遗保护建设。
11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四届文化中国讲坛现场展出的“琢彩观瓷”系列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首先要扎实推动《南宋全书》编纂出版工作。
开展南宋学研究,是推进城市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重大工程、抢救杭州史料、传承杭州文化、打响杭州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和基础。为传承和弘扬南宋优秀文化,服务于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实施,推动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助力杭州东方文化特色品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讲好打好“南宋牌”,讲好“杭州故事”“中国故事”,加快建设杭州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必须扎实推动《南宋全书》编纂出版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在“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指导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宋韵文化的内涵外延形成的新历史观为指导,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为导向,编纂团队要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协同,加强宋韵文化研究阐释,推出彰显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现代元素的宋韵文化重要成果,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二是品质至上。要牢固确立品质导向,尊重科学,打造精品,坚持量质并举,通盘考虑选题、编纂、评审、出版,以及成果转化和赠、换、售工作,切实提高“费效比”,努力使每一本书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专家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真正能传承文明,发挥“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
三是实事求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收集史料,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历史,客观公正,秉笔直书,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客观规律,使史书的思想性、客观性、资料性达到高度统一。
四是分步推进。要立足长远、通盘谋划、科学规划、统一部署、积极引导、分步实施。按照全书编纂的统一体例,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推进。
五是整合资源。要以改革的思路面向全社会组织开放式研究,充分吸收国内外辽、宋、夏、金、蒙元史研究各方面专家参与,集聚各方面资源,形成编纂出版合力,进一步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
六是突出重点。南宋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南宋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南宋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保护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南宋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南宋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
同时,持续办好“两宋论坛”。
浙江、杭州与河南、开封两座城市因两宋文化一脉相承而联系密切、交流广泛。这种联系在21世纪,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新时期,要进一步弘扬,共同打好“两宋牌”,而“两宋论坛”正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为持续办好“两宋论坛”,必须突出“生命力”,提高“费效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论坛活动的丰富性。围绕“宋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为主题,以优秀研究成果征集评选和论坛研讨为主,以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为辅,开展学术讨论、优秀研究成果征集评选、两宋文物展、两宋美食节、两宋美食品鉴会、两宋书画联展、两宋图书展、两宋菊花展、两宋中医药文化展等活动,既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专业平台,促进宋韵文化研究的分享和发展,也创造一个雅俗共赏的宋韵文化展示和交流盛会,展现两宋时期的辉煌成就。
二是强化论坛模式的创新性。坚持“一体两翼”“1+X”办会方针,与时俱进,拓展和完善论坛模式,推进形式、手段、载体的创新创造。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论坛,以影像展、数字模拟、OTO形式展现杭州、开封、宁波、绍兴、台州等宋韵文化相关的景区景点、博物馆、遗址、风情风貌以及非遗技艺。
三是提高论坛品牌的知名度。要扩大论坛宣传的途径、广度和深度,不仅邀请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研究会、文化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和重要领导,也邀请媒体,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数字平台,以图片、视频、文字、直播等形式,做好人际传播、媒体传播、数字传播。
四是推进论坛活动的公众参与。为保障论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应淡化官方色彩,强化公众色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举办论坛。以文物、花卉、美食、书画、图书等多样化观赏内容,展览、设计大赛、书画征集、游戏、主题课程等多元化活动形式,博物馆、景区、图书馆、学校、商厦、公园等特色性活动地点,现场+直播+虚拟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性活动载体,广泛吸引各职业、各年龄段、各地域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使论坛活动更贴近生活、更融入社会、更紧扣时代,既专业严肃,又接地气,成为可观、可感、可互动、可分享的全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