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春之呼唤 共赴美好明天

2023-01-20 12:42:03 作者: 聆听春之呼唤

   【一线讲述】

  辞旧岁、迎新春,聊聊收获与心愿——

  聆听春之呼唤 共赴美好明天

  编者按

  岁月不居,时序交替,我们再次来到了新春与旧年的交汇点上。回望携手走过的这一年,一幕幕难忘景象叩击心扉,标注下新时代中国的多维刻度:那是航天人九天揽月、筑梦苍穹的高度,那是医护人员医者仁心、守护生命的温度,那是体育人顽强拼搏、竞逐冬奥的热度,那是亿万普通劳动者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的韧度……展望满蕴希望的癸卯新年,人们心中又有哪些梦想与期待?让我们在一个个昂扬而温暖的讲述中,深情回顾过往,蓄力迎接未来。

  1月18日,游客在湖北省襄阳市唐城春节庙会赏灯、游览。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位小朋友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滑雪。

  载人航天,筑梦苍穹

  讲述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实验舱GNC系统副主任设计师 马艳红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我作为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分系统设计师逐梦太空的第十三年。我为祖国的空间站能遨游太空而自豪,也为自己能成为航天人中的一员倍感荣幸,更为自己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GNC团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感动。回顾这段经历,有几件事尤其难忘。

  问天实验舱总重23.5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质量最大的主动对接航天器。它携带的全柔性太阳翼总重1.2吨,是在轨展开面积最大的太阳翼。空间站组合体控制与太阳翼震动相互影响是当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从2009年开始,团队就为此展开了七八年的科技攻关。2022年7月24日,问天成功发射入轨,在轨数据辨识显示,系统性能与地面分析高度一致。就在第一次轨控正常完成之后,我与同事互相比了个“OK”手势,这意味着我们团队用十多年的拼搏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从问天发射到梦天对接,新冠疫情此起彼伏。那时,最煎熬的不是封闭对生活的影响,而是担心染疫干扰任务执行。为减少社会面接触,我们整个团队在航天城封闭了5个多月,与兄弟单位一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故障预案。“发射段正常”“入轨初期正常”“快交正常”“自主控制正常”……当一个个飞行阶段正常结束的通报响起,我就会扔掉一张张对应的预案卡,心里的重压也会减轻一分。

  7月25日凌晨,问天与天和对接的最后19米,这是GNC分系统最紧张的时刻。我屏气凝神盯着屏幕上的参数和曲线,这些我曾经无数次计算和仿真过的数据,此刻在屏幕上极具生命力地变化着。几分钟后,随着调度通报“锁紧完成,目标器启控”,现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结出了硕果。

  航天人的身份,是我此生最大的自豪。这个团队里,有我尊敬的导师,为了技术进步而孜孜不倦;有令人钦佩的指挥,在6次发射过程中,将近一整年的时间都在基地保驾护航;还有充满责任感的总师和亲密无间的同事,大家会为了每个技术细节不厌其烦地测试,也会在生活中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202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我听后无比自豪。建造过程的结束意味着空间站运营阶段的开始,在可预见的将来,一批在轨科研将为人类带来丰富的研究成果。我愿继续为这样的重大工程搭建太空平台,这将是我永远的盼望。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收治肺炎患者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查看患者病情。

  游客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游览。新华社发

  同心战疫,共盼春来

  讲述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 陆远强

  我是一名急诊科大夫,跟很多人一样刚“阳康”不久。近几周,我和同事们经受了不一般的考验,大伙儿拧成一股绳,聚起一团火,同心抗疫,共赴春天之约。

  将近一个月前,身边的新冠感染者骤增,大量病人涌入急诊科,每天候诊人数达上百人,诊室外的走廊里一直挤满了人。大多数病人是患有各种基础病的老年人。抢救室里加满了床,几乎每一寸空间都被利用起来,医护人员走动都需要侧着身子。最忙碌的一天,仅庆春院区急诊科24小时抢救重症病人就达150多人次,气管插管8人次,ECMO上机1人次。急诊监护室内,同事们争分夺秒地工作着,各种生命支持仪器不时传来“嘀嘀”的声音,信号灯交替闪烁。

  抗疫前线,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也接连感染。几乎所有人都是只在发高烧的两三天稍作休息便继续上岗,有的甚至发着烧还坚守在岗位上。工作时间变长了,工作强度变大了,一忙起来常常连喝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但是,没有人退缩,大家觉得“此时病人更需要我们,这是一份使命”。医护之间互帮互助,一起闯过难关。

  这些带病坚持的医护人员,面对病人和家属,还常常给予安抚与鼓励。一些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被送到抢救室后,大都会十分紧张、恐慌,医护人员的一句轻声安慰,常常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平静下来。

  为了尽可能满足患者就诊需求,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浙大一院统筹内部力量,打通内外科室,不断扩充抢救床位、重症监护床位和呼吸、感染科床位,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重点科室支援力量,所有救治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