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坚决完成任务!”今年大年初一,西安市天子出租车公司驾驶员拜龙接到公司通知,西安市碑林区疾控中心需要从公司借调一批出租车司机,到疾控中心担任120救护车司机,主要负责运送疑似、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拜龙果断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从军人到“的哥”,改变的只是职业,不变的是他那军人的信念和初心。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拜龙已执行了400余次转运任务,高标准、出色地完成了紧张、繁重的120救护车转运工作。在疾控中心,他连续奋战180余天没有休假,每天24小时全天待命。“需要出车的时候去机场接人、送人,没有任务时就呆在酒店里,也不能回家。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跑五六次,少的也得两三次。”
为了保证安全,拜龙每天不得不长时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这让他备受煎熬。“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驾驶座空间狭小,也不能大幅度活动。”但他却一刻也未曾想过放弃,“一日为军人,终身是军人,军人的字典里就没有退字,国家有需要,我们不冲在前面谁冲在前面。”拜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他的话来说,!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一个军人该有的觉悟。“我为我所做的感到自豪。”
家人也很支持拜龙的选择。他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妻子是一名护士,疫情期间,她也坚守在抗疫一线。“家人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以我们为荣。”他说。
无声骑士马海鹏:疫情期间化身“生活物资配送员”
“菜夹馍吃起来快,节约下来的时间能多送几单。”曾入选“陕西最美逆行者”的无声骑士马海鹏仍旧在重复疫情期间的工作,争分夺秒的接单送单。
疫情袭来后,原本繁华的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外卖员成了为数不多活跃在路上的群体。来自饿了么钟楼站点的骑士马海鹏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疫情期间,他没有选择回到子洲老家,而是和17名同事一起奋战在路上。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单量变化不大,他和往常一样每天送四五十单,晚上11点后下班。随着疫情蔓延,市民响应号召主动居家隔离,他便和同事们化身“生活物资配送员”,帮市民购买蔬菜生鲜、生活用品和药品。
购买药品的订单大增,原本的到餐厅取餐变成了从药店取药,这是马海鹏重复的工作中最大的变化。而那时,“药店”、“买药”,几乎是“闻者色变”的词。提及自己有没有过担心,马海鹏考虑了一会儿,敲下一行字,“担心,不过可以和顾客约好地点无接触配送。我不送药他们怎么办?”他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只想着怎么规划路线,把现有的单子提前送达,没有太多精力担心自己。 作为聋哑人,工作中的他会遇到很多阻碍也会得到很多关心,他骄傲的告诉记者,“平时对我好的顾客特别多,或打赏、或给我送水果送水,特殊情况我更不能退缩。” 如今,马海鹏依然在加班加点送外卖,单量多次位列站点第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很享受我的工作。”他这样说。打开他的朋友圈,最新一条发布的内容是站点排行榜的截图,勤快的海鹏一天送了60单,他为图片配文:“第一名,加油!”
“菜篮子”守护者张峰:早起晚睡保障市民餐桌
疫情发生后,“菜篮子”是否供应充足,价格是否稳定,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被列为西安15家保供企业之一,负责为85个投放点供应政府储备菜的新北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迅速反应投入“战斗”。作为市场防疫保供执行组长,张峰与市场的工作人员及商户,成为那段时间西安市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一群人之一。
“疫情发生后,我连续上了70多天班没有休假,每天平均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最多的一天,接打了近千个电话。”张峰回忆,那段时间,他既要联系货源、动员商户,保证每天的正常供应,还要带头摸排、检查市场的防疫工作,确保不留任何安全隐患。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曾在凌晨时去高速路口接过供货车,在中午大家去吃饭时充当过市场门口的检查员,找不来装卸工时,也不止一次帮手搬运过蔬菜。
虽然经常累的坐着歇一会都能睡着,但在张峰看来,自己的坚守是值得的。他给记者讲了两个疫情期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第一个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小区管控严格,保安不让我出去,我情急之下给他看了篇关于我的报道,保安竟对我敬了个礼,从此再没阻拦过我。”张峰说,还有一天,一个湖北籍小伙来市场买菜受阻,他刚好看见帮其“代买”了一下,小伙眼里的泪光,他到现在也记得。
“当时为了确保安全,很多店面都不敢贸然让来自疫情重点区域的人进去,小伙说他家里都快断粮了。”小伙的反应,让张峰深刻感受到保障“菜篮子”对市民的重要。他说,这次疫情,于他们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旦出现突发紧急状况,货源能不能保证,能否确保送到市民餐桌上的食物是安全的,都是他们思考的问题。未来,他们可能会多方面发力,保证即使一周没有货源,市民的餐桌上也有菜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