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游、花钱“升级”,年仅30岁的年轻干部堕于“围猎”

2021-04-07 14:10:19 作者: 沉迷网游、花

此时的杨光曦负责保管转账支票,私自截留前任会计的个人印鉴。由于县红十字会公章管理使用不严,他悄悄利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把县红十字会的账户资金134万余元装进自己囊中,投入网络赌博,很快就赔了个精光。县红十字会账户被他“洗劫一空”后,他又通过虚列款项,假冒财务股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私自加盖单位公章等方式,先后94次挪用单位资金812万余元。

只顾大笔挥霍的杨光曦,在案发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挪用公款的总数。

“从调查开始,杨光曦就一直很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但是他只知道自己挪用了很大一笔公款,对具体的挪用金额根本没有概念,同时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将要面临的刑罚。当他知道自己挪用了共计900多万元公款后,当场情绪崩溃了。”鹿寨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谭明明告诉记者。

“精致生活”、消费主义洗脑,有的年轻干部被不良嗜好和物质欲望冲昏了头脑

综合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发现:有的收受贿赂用于美容整形,有的挪用公款归还网贷,有的截留民生资金购买奢侈品、打赏网络主播……

梳理近年来典型案例呈现的集中特点,宁波市镇海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年龄上看,违纪违法低龄化程度加重,部分干部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开始犯案;从岗位上看,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是涉案‘重灾区’。”

由于涉世未深,年轻干部也容易成为他人进行违纪违法的“中间人”。

一名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在部分案件中,年轻干部变成一些领导干部实施违法犯罪和违纪违法行为的工具。“一些领导干部碍于自己的身份和级别,不方便亲自出面,就把年轻的干部培养成他的‘小弟’,与他共同分赃。年轻干部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步入歧途。”

在福建省福州市纪委监委第十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廖庭俊看来,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注重“体验感”,目的性强,急于权力变现。

不同于一些案件中,领导干部将收受的现金或金银珠宝堆放于家中,时不时欣赏把玩;也不同于一些干部以“为家人子女攒下资本”为动机,收受房产车辆等固定资产的行为。廖庭俊发现,一些年轻干部在落网后,涉案资金多半已经挥霍一空,不仅账户上没有什么钱,甚至依然背负着巨额债务。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表示,年轻干部腐败表现存在一定共性,呈现出部分年轻人的社会生活特征,“一些年轻干部日常生活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甚至热衷炫富攀比,为此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这种现象或许不仅仅出现在年轻干部中。近年来,在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追求奢侈品牌等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年轻人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涨,收入增速赶不上欲望增速,很多人都已不再满足于花明天的钱,其中不乏“卡奴”“月光族”“啃老族”。

在“精致生活”流行、消费激增的消费主义“洗脑下”,少数年轻干部不比奋斗比享乐,不比努力比投机,精神追求的缺位让他们丧失了纪法意识的“压舱石”,被少年得志、恃权傲物、不良嗜好和物质欲望冲昏了头脑。

另一方面,少数单位和上级部门领导认为年轻干部本身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放松了对年轻干部及其权力的监管;部分年轻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较为繁忙,把党风廉政教育当成走过场。

“从查处的案件看,一些年轻干部在平时存在少年得志、忘乎所以和孤傲气盛的性格弊病,缺乏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导致私欲不断膨胀,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鹿寨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罗祖川表示。

应对腐败低龄化问题需对症下药

腐败低龄化,深刻说明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潜伏性、危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95后’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任领导职务以后,如何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关口前移’,治理贪腐低龄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宋伟表示。

应对年轻干部腐败问题,除了预防干部贪污腐败现象的常规对策外,还需要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对症下药。

“一些工作时间不长、基层历练不够,却在重要岗位或者关键环节任职、有大量资源和资金并掌握一定权力的年轻人,拒腐防变的能力较低。”宁波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干部思想活、理念新,好交友、善交友本是他们的优势,但许多年轻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都有一个从“不拘小节”到丧失气节的演变过程。

为此,对年轻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着眼早、立足小,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监管制度,增强对年轻干部权力监督的规范性。

“建立年轻干部思想动态监管监测体系,要用活用好约谈手段,定期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年轻干部工作之余的生活通常十分丰富,组织上应当关注其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规范‘八小时’外活动,同时丰富年轻干部娱乐生活,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锻造健康的生活情趣、生活方式。”廖庭俊建议。

多名办案人员告诉记者,防止年轻干部特别是“85后”“90后”干部走向违纪违法歧途,他们的主要领导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决不能在日常监督上缺位。

由于工作经验、社会经验有限,年轻干部的问题线索一般不会隐藏特别深。“比如,一些年轻干部沉迷物欲,热衷购买奢侈品,动辄背名包、穿名牌,这些东西明显超出收入水平,是很容易发现的。”

而在一些挪用公款归还网贷、进行赌博的案例中,年轻干部行为的异样也早有迹可查。“他们在动用公款前,往往已经到了‘走投无路’,急于翻盘的状态。他们在工作上通常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甚至向周边同事借过钱。如果组织上能够关注到,其实是可以早些挽救的。”

“有时候我们感到很惋惜。”一位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年轻干部思想相对单纯,办案过程中配合的程度通常比较高,更容易吐露自己的心声。如果他们的领导能在问题萌芽时,与他们谈心谈话、咬耳扯袖,就有可能阻止他们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内部制度规范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缺乏监管,也是造成一些年轻干部“钻空子”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案例中,文化水平比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的年轻干部,会更擅长利用新技术手段去作案。比如他们会用单位的电脑系统来查询甚至篡改数据,或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加强了调查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