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肿瘤

2021-04-07 18:28:23 作者: 看不见的肿瘤

胶东在线4月7日讯(记者 许加薇 通讯员 张天翼)一名名血液病患者在挣扎与求生,一名名血液病医生用专业进行守护,走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病房,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渴望“生”和奉献“爱”的氛围,让人为之动容。

望向窗外的赵女士此刻只有一个心愿,丈夫的病能够好起来。

抗癌30余天

3月19日上午10时,滨医烟台附院22楼血液内科病房走廊。

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赵女士走出病房,轻轻关上门,向着靠窗的桌椅边走边告诉记者,丈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怕丈夫接受不了还没告诉他实情。幸得滨医烟台附院医护人员的救治,目前病情已经得到了及时的控制。

赵女士丈夫姓颜,两人一起来烟台打工近3个月。2月上旬,颜先生在工地上干活儿,发现自己嘴里和舌头上起的泡越来越严重,嗓子也越来越疼,干完活后浑身没劲儿。他以为是普通的上火,便去药店买了点药,可吃完药后并没有好转。

2月21日,颜先生来到滨医烟台附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建议他查一下血,结果显示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很低。通过会诊,医生发现他周身还存在散在的瘀斑,出血现象很重,经过诊断,是急性白血病,颜先生转至血液内科开始接受治疗。

急性白血病发病急,治疗起来十分棘手。科室医护人员鼓励颜先生积极配合治疗,告诉他情况会好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一天比一天好。“丈夫入院后,白细胞很快降下去了,身体也正在恢复,身上那些严重的淤青,也都看不见了。”赵女士说,多亏有了这些医护人员,我们才能挺过这要命的一关。

赵女士说,在滨医烟台附院治疗的这些日子里,他们两口子明显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温暖,“无论何时,只要一呼叫他们,不管是谁在岗,不管有多忙,也会尽快来到我们身边,那些细微的关照让我们这些外地人觉得很温暖,感谢!”

奇迹

滨医烟台附院血液内科治疗血液病早有成功案例。

滨医烟台附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华

这个案例让科室主任王华至今印象深刻:2016年,科室接诊了一名50多岁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后来又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死亡率很高。当时患者处于一个特别危重的状态,入院以后慢慢地陷入了昏迷,我们和神经内科的同事一致认为,这个病不好治!”

患者家属心急如焚,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到处咨询了很多医院,得到的回复都是很难获救了。已经判了“死刑”的病怎么办,继续治疗,还是放弃?

绝不放弃,患者的事情比天大!王华医疗团队在接手该患者后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研究,提出了采取血细胞单采联合抗凝、脱水的综合治疗方案。但单采后的结果会如何,患者能否救活,大家心里都没底,只能放手一搏。“医生,就试试吧,至少我们不会后悔。”患者的儿子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向王华主任斩钉截铁地回复道。

王华介绍,如果那个患者在治疗后情况没有改善,很可能会一直昏迷,甚至成为植物人。“谁也不敢保证100%会救活,但是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放弃每一个患者。”

经过血细胞单采和综合治疗后,那名患者的红细胞快速降下去,血液粘稠度低了,再进行抗凝治疗,血栓溶的更快了。“一个多月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开始好转。从清醒到进食,再到下地走路,就像电影里的情节似的,所有人都感觉像做梦一样。”王华欣慰地告诉记者。当这名患者奇迹般的好起来后,给他们科室送来了一面鲜艳的感激锦旗,这是对全体血液内科医护人员工作的一份肯定与信任。

滨医烟台附院血液内科医生邹慧琳来到病房,询问患者病情。

太难了

血液内科医生邹慧琳说,血液疾病很抽象,整个血液系统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往往只凭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来判断是否异常。最难的还有它的诊断标准,比如一个淋巴瘤就分为几十种类型,治疗和预后也不同。

王华补充说,血液病学还难在临床表现是不固定的,例如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随时会出现变化:感染了,不但要治疗血液病,还要会控制感染;血糖高了,要会治疗糖尿病;肺炎了,要会治疗肺部感染。每天都要观测患者病情的变化,要随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都要会,都要兼顾”。

王华表示,血液病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否则寸步难行。工作之余,科室内部会不间断进行学习,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更新速度比较快、需要补充知识点的内容。“医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像诊疗指南,出一个就要学一个,医学在不断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地去学习。”邹慧琳说。

“在工作中,看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治愈,这种成就感真的无法言语,是一名医生发自内心的欣喜。”王华主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规范

按时、按规治疗是滨医烟台附院血液内科一直坚守的治疗理念。

王华主任介绍,化疗药物的作用强度与剂量成正比,为了取得最好的医治疗效,要严格遵从规范剂量。“这一点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特别重要。”

她进一步解释,血液肿瘤大都恶性程度较高,如未及时控制病情,很可能就丧失了进一步医治的有利时机。假如不规范剂量,而是长时间承受小剂量的医治,也可能使肿瘤细胞耐药,使疾病愈发难治。所以,在患者能接受的前提下,使用规范剂量的医治治疗效果才会更好。而究竟使用多大剂量,需要医生从患者年龄、主要脏器功能、是不是有并发症、是否耐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在血液内科,所有下完医嘱的化疗药都要进行双人核对,每名患者的用药和用量都要精准,以及要清晰记住他们的用药时间和天数。“我们必须要记牢患者使用药物的每一步进展,下一个时间段该打哪一瓶,化疗不允许出一点点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