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井文家24年办“春晚”传承好家风

2021-04-21 09:42:21 作者: 衣井文家24

“我们多少都念了点儿书,应该给后人留下一些文字资料,将我们怎样生活、如何做人、成功的经验教给他们,传承家教、家训、家风,让他们少走弯路,生活得更好。”衣井文说。

由于对电脑操作不熟练,衣井文最初就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着。一本本厚厚的文字,记录着这个大家族的变迁,记录着父亲对自己的教育与期盼。

衣井文把父辈对自己的教育、自己的人生体会和工作感想相结合,写下了10条家训,规范教育子女,同时,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家训在衣井文2002年离岗时逐渐成形:踏踏实实干工作,堂堂正正来做人;要干工作别怕苦,以苦为乐被人尊;多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工效又省劲;宁可身子受大苦,不让脸热伤自尊;模范先进做榜样,夹着尾巴来做人;勤俭节约不忘本,扶贫帮困献爱心;为人处事向前看,小肠嫉妒害死人;家庭和睦邻里好,干起工作不分心;多学技能理家务,方便生活少求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写好当今大写人。

在文化活动中讲述家风故事

翻开衣井文整理的家庭档案,记者发现,衣家每年的“家庭春晚”往往设计了不同的主题,表达全家对新一年的祝福和美好憧憬。比如,2020年的主题是:和睦、和谐、健康、快乐;2021年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国富民强。

每年的“家庭春晚”中,精彩的自编自演节目、特别的内容设计,也在讲述着家风故事。

有一年,赵希花自创的语言类节目《赞儿媳》,讲述了两个儿媳让公婆暖心的事,比如,带着公婆旅游等,其中也透露出她心中的婆媳相处秘籍。“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女儿,多表扬,少插手。”赵希花说,家庭的和睦和谐,与婆媳之间互敬互爱、彼此尊重密不可分。

衣井文离岗后,还组建了学雷锋小分队,由所在楼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带领中小学生一起参加,组织小分队定期进行学习、主动帮助单元住户打扫卫生、刷洗楼道、收拾楼院垃圾等。衣井文的两个孙子衣昕达、衣新鹏也都积极报名参加活动。

伴随着孩子们的长大,答题的答卷不但成为一家三代人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成为鼓励、督促、支持孩子们成长的载体。

今年,衣井文还设计了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去年收获、新年愿望、新年计划的题目。长孙衣昕达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今年毕业,将签约上海的一家单位。为此,他将去年做过的主要研究向家人做了汇报,并详细制定了放假期间的运动计划和学习计划:放假期间,跑步10天,每天3公里;年后计算相关数据并与老师讨论。“我们见证着孩子将他的计划一一完成。”衣井文说。

在今年趣味答题内容中,有一道主观题的设计,更是结合了这个大家庭的实际:“我们家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这是全家的荣誉,来之不易,你如何看待这份殊荣?”

“这份荣誉离不开家庭所有成员的努力……”“对家庭、对社会要多发一分光、一分热……”“爷爷奶奶的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小辈学习……”“要把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每一份答案,都展示出大家对这个大家庭的认可。

补记

精神气质

家风是一种特定的传统,凝聚着这个家庭一辈又一辈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又因子孙后代的认同传承而持久存在。

正如父辈默默地影响着自己一样,衣井文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影响着后辈,就在无声中,形成并传承着这个家庭的家风。

衣井文的父亲不惜家里欠下债务也要让子侄读书;衣井文一只眼睛失明却坚持手写完成了家史、个人回忆录等,并给每个儿子准备了一份内容不完全相同的家庭档案;衣井文的长子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手上长了冻疮也没有影响学习的自觉;衣井文的二儿子入伍时还带着书进行自学,并在部队入了党……讲述这个家中与学习有关的故事,衣井文是骄傲自豪的,在他看来,拥有这样的家风,无疑胜于拥有更多物质。

多年以来,衣井文家所在单元里的居民,一直开展着清洁“接力赛”,每层楼的两家共同负责本层楼的卫生,大家主动清扫楼道。因为一二楼是门市房,住在三楼的衣井文夫妻就主动承担起了从门口到三楼的卫生。下雪天,他们还准备好了铁锹、扫帚去扫雪。“既锻炼身体,又方便大家,多好的事情。”在衣井文夫妻看来,年纪大了,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旧很有意义。

衣井文还利用自己不太专业的木匠手艺,做了一个好人好事小黑板,挂在楼道里,传播正能量。他还组建了一个老干部演唱团,到敬老院、社区、乡村、广场进行了100余次公益演出,参演人员自己出资买衣服、道具、化妆品等,演出京剧、评剧、曲艺、歌舞等。

衣井文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特征,它不必刻意,更不等于艰深晦涩的道理,而是耳濡目染的精神气质。

衣井文高兴地告诉记者,全家八口人,六人是党员,两个孙子也正在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他相信,拥有这种向上向善的精神气质,晚辈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