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解放军报》韦慧晓:逐梦女舰长
4、《中国研究生》八千里云和月
“在经历了本科、工作、考研、去西藏支教,在考虑博士毕业去向的时候,我才清晰地认识到,喜欢纪律,好强的我,最适合的职业是军人。”
专业扎实气象学和地球学知识,让她与海军的距离不至于太过遥远;两年艰苦惊险的西藏生活,让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开始向往军人身上的那抹迷彩。
在读博期间,她了解到博士生入伍的最后期限是34岁,正好是她毕业那年,她立刻着手准备所有的材料。
但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她在痴人说梦:
亲戚朋友说,“你都30多了,还要学小年轻们去参军入伍吗?”
她的大学军训教官说,“你要是喜欢军服,我把我的那套送给你。”
但这些都不能打击她的热情,她的目标从未如此清晰过:“我不是来cosplay的,我也想要有自己的军官证。”
不是军校毕业,年龄大,当时的她没有任何的优势,只有一腔的热忱、敬畏和忐忑。
她准备了一封很长的自荐信,像写论文一样剖析自己的性格、优势、条件,论证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可行性,附上自己奖项、证书、文章和报道。
她把所有的材料认真装订成册,足足有200多页,就像一本她人生前30年的传记。
无论如何她都要去试试,就算不能证明自己可以,那也要证明自己不可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1年,她接到部队的电话:我们即将对你展开考察。
漫卷诗书喜欲狂,那一天,她走在校园的路上,听到树叶飘落是带着音乐的。
也就是那一天,她的生命之河开始骤然拐弯,开始坚定不移地往同一个方向奔腾。
02
“我愿意到战场上去,
哪怕是当‘炮灰’”
她赶上了末班车,也第一次成为了学校里的差生。
军队的礼仪礼规,她一窍不通。
第一次在全部队面前做自我介绍,她就闹了一个大笑话,连敬礼都不会,给所有人鞠了一个躬。
海军升旗响哨时,所有人都面向军旗立正,只有她傻傻地忙着下舷梯,完全看不懂大家的操作。
结果,她就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通报批评,理由是:不遵守舰艇礼节。
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她考试也考不过别人,参加天文航海考试,她只拿了62分,排名倒数。
身体素质也比别人差一大截,跑步慢,游泳成绩差......
但她是一个相信“笨鸟先飞”的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面对复杂的军规礼仪,她不懂就问,在宿舍里,她的物件摆放得最整齐,床上的白床单平整得没有一个褶儿。
她恨不得每天能有48个小时,每天狂补落下的专业知识,挑灯夜战,一路逆袭拿到了优秀学员。
身体素质不过关,她就玩命儿锻炼。
每天早上五六点,她就从床上爬起来,利用舰艇靠港的空档时间练习游泳。
3000米的跑步成绩不理想,她就每天到操场跑圈,从头顶烈日到迎着寒风粒子,连周末也没有丝毫松懈。
刚进军校的第一年,资历章只有一排,她就敢向前辈发出挑战:5年后肯定超越你们。
她一路开挂走向高峰,但一路走来,收获的也不只有鲜花和掌声,攻击和质疑也随之而来。
她在向来以男性为主导的战场上,杀出了自己的一条血路,但有人质疑她的女性身份,担忧她是否能担此大任。
她却说,“敌人的炮弹打过来的时候,不分男女。”
有人说,“你34岁才来参军入伍,早干嘛去了?”
她却说,“人的认知都有一个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很早就找到自己的热爱。”
在人生的前三十年,她裸辞读研、考博、去参加选美,去藏区支教、探险,尝试了所有的可能,见识了更大的世界。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只后悔自己有什么事情想做但是没有做,但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做过什么事情。”
在藏区命悬一线时,她给自己拍了一张雪地的遗照,照片里的她咧着干裂的嘴唇对着镜头大笑,即使当时的她,有可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但对于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的人来说,又怎么会有遗憾和悲伤呢?
她最喜欢站在舰艇的甲板上,望着一方海域的风平浪静,看海鸥在头顶盘旋,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每次都能让她更坚定入伍时的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