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江南文化名片:小海诗歌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办

2021-05-05 14:54:31 作者: 擦亮江南文化

江南时报讯 日前,吴文化视野中的苏州新诗暨小海诗歌学术研讨会在苏州职业大学举办,来自南开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会,以研究小海诗歌为切入点,共同探讨苏州新诗的发展规律,挖掘江南文化的丰厚内涵。

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范小青表示,苏州新诗作为一种地域和文化现象,得到了各地学者、诗人们的肯定,让我们对苏州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擦亮“江南文化”名片充满了信心。

“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绝非个体求同的过程,只有每个诗人的个人化色彩展示到位,才能增加诗坛的肌体活力和绚烂美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说,小海始终以很强的方向感,秉承独立的精神立场,最大限度地拒绝外在写作风气的同化和裹挟,为诗坛提供了沉静、睿智而自然的个人化风格。

“小海既是诗人,m又是诗歌评论家,能将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把批评对象纳入文学史的坐标予以考察。”青岛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周聚认为,小海的诗歌批评从语言、节奏、情趣等角度切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阐明抽象的学理问题,探讨诗歌的内部规律,显得富有趣味和诗意。

“回顾小海从少年成名到今天的诗歌创作历程,可以发现诗人与其所生活的时代之间形成的独特关系:因为疏离而如此贴近,以充满敏锐的直觉穿越生活的表象,触摸存在的本真。”苏大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霖关注到小海诗歌作品中对“声音世界”的建构,“小海提炼、改造和转化口语的努力一以贯之,摒弃传统的韵脚,也不刻意追求词语的错落有致,显得自然而然。”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个人对小海诗歌的理解,但在一个看法上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小海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江南文化烙印。

“我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在苏州进行的,她的历史文化、当代生活、人文地理都深深影响了我。”小海认为,江南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其现代性——她是全方位开放的,孕育着各种可能。

据悉,小海原名涂海燕,江苏海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苏州市文联副主席。从1980年起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千余首,入选过百多种选集并被译成多国文字。著有诗集《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村庄与田园》《北凌河》《大秦帝国》等,随笔集《旧梦录》《诗余录》,论文集《小海诗学论稿》等。曾获《作家》诗歌奖、“天问诗人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等。

(郭超 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