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风云”后“治未病” 健康气象纳入申城重大疫情“联防联控”

2021-05-10 16:37:14 作者: 先“知风云”

图说:气象“先知”2.0版中的健康气象智能化场景

更智慧 大数据先知

2020年,上海气象部门推进智慧气象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简称,气象“先知”)升级,赋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气象“先知”2.0版里,气象部门联合卫生部门研发了健康气象智能化场景。这一新增“模块”通过对气象数据、市民健康和城市网格等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健康气象预报技术,让一些易受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影响的敏感疾病,例如中暑、呼吸慢病等,实现了健康高风险区域、高风险人群分布和疾病流行趋势的智能可视化,提高了对气象敏感疾病的风险分析能力,为上海的公共卫生事件决策、健康风险预防等提供支持。

2020年12月30日16时,浦东新区的气温普遍跌破冰点,有个别站的实况气温只有-2.7℃。气象“先知”里,一张可视化的COPD风险地图立刻被系统“制作”出来:浦东新区大部分街镇的COPD风险等级处于高级别。浦东卫生、气象部门随即针对重点人群和机构发送了健康风险提醒,做到了及时有效的干预防范。

随着天气渐热,气象“先知”最近也在悄悄做好“热响应”。记者在气象“先知”模拟展示上看到,可视化地图可以明确展示浦东各街镇中暑风险等级,建筑工地、户外景区等高风险区域被标注出来,重点区域的当前高风险点占比、户外高风险人群数量、历史同期及相同高温条件下的中暑人数等信息也能同时显示,便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工地和景区等重点场所管理单位进行决策。

图说: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人工气候环境暴露系统”实验仓

更全能 传染病预警

未来,上海“健康+气象”的精细化服务场景将越来越多。

去年,4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包括要建立基于天气和气候的传染病预警预报体系。此后,在气象和卫健部门的合作推动下,健康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纳入上海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建设任务。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时隔一年,上海市气象局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又于4月21日共同签署“基于天气气候的传染病和慢性病预警预报体系”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数据共享、共建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联合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业务、联合开展慢性病气象风险预警和评价探索、联合开展科研和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充分长效的交叉融合健康气象研究机制,更好地服务市民健康生活。

叮,今日气象风险已送达

“5月10日,慢性阻塞性肺病气象风险等级为‘轻微’,儿童哮喘气象风险‘轻微’,防范人群为重症COPD患者和敏感小朋友。健康建议:臭氧浓度较高,适当关闭门窗,不要进行剧烈活动;温差大,早晚请适当添衣。”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开展健康气象研究,建立起感冒、儿童哮喘和COPD气象环境风险预报模型,开发了针对不同敏感人群的健康预报产品,预报时长为72小时,平台可实现多渠道信息发布,已应用于上海市健康预报服务。如今,上海全市40多家医院引入了健康气象服务。

今天上海气温直逼高温线,但明天起,气温跌幅要达8℃。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的健康气象专家说,气象、大气成分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定量影响关系,气温变化幅度大,易诱发感冒、呼吸道感染以及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根据研究,感冒是各年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中,天气变化是感冒的促发因素之一,当气温变化幅度超出正常的人体调节能力时,就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得病毒易侵入人群,比如,14岁以下的儿童对低温的耐受程度较差,感冒高发期的温度在10.9℃左右;成年与老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差不多,14岁到64岁年龄段的耐受程度为6.5℃左右,而65岁以上的老人能耐受的低温为6.8℃。此外,秋冬季干燥的空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干燥的空气会加速病菌繁殖速度,会使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脱水,使得呼吸道对病毒的清除作用降低。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相关阅读】申城卫健和气象部门牵手,将把健康气象预报预警纳入疫情防控工作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