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2021-05-10 17:30:21 作者: 被恶意诋毁、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几乎包揽了全球所有顶级科学奖项。

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有关于杨振宁的声音却变了味道。什么“卖国贼”、“滚出中国”、“老牛吃嫩草”,一眼望去就是满满的恶意。

作为全球顶级科学家的杨振宁,为何会被部分中国网友黑得如此体无完肤呢?这一切还得从杨振宁本人的经历讲起。

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安徽合肥人。所谓“虎父无犬子”,杨振宁之所以能达成如此高的成就,一定程度得益于他父亲的培养。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杨武之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列强入侵、政局动荡的清末时期。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让杨武之萌生了“科学救国”的理想和目标。27岁那年杨武之赴美留学,他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深造,并一路拿到博士学位,他也随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博士。

完成学业后,杨武之马不停蹄赶回祖国,将后半生全部投入在中国教育行业。杨武之长期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任职,从人才和理论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数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武之亲眼目睹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恶行,和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无能。同时他也见证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难。杨武之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心理极其浓厚,这也是他无法接受杨振宁加入美国籍,甚至因此与其断绝父子关系的主要原因。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

作为杨武之的长子,杨振宁得到了父亲最多的关注和最大的期待。杨振宁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受到父亲的影响而早年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这对我后来搞物理学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

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总之,在杨武之的精心培养和严格教育下,杨振宁从小就展现出了出众的才能。16岁时,刚刚高二的杨振宁便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一所临时性的综合高校,由声名显赫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学校教师都是朱自清、胡适、闻一多这样的知名人士。西南联大虽只存在短短8年时间,但其却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71位两院院士。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最初,杨振宁依照父亲的愿望报考了化学系。但渐渐的,他就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迅速展现出惊人才能。随后,杨振宁转入物理学系学习,并顺利考取了今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1945年,杨振宁得到公费留学的机会。或许是出于对父亲的崇拜和尊敬,杨振宁选择前往父亲的母校芝加哥大学攻读哲学博士。

1949年是杨振宁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正式从学生转变为学者,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专研物理学理论。也是以这一年为开端,杨振宁的人生迈入了辉煌的下半段。

要讲杨振宁的成名之路,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科学家——李政道。李政道同样是西南联大的学生,毕业后前往芝加哥大学留学,师从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李政道比杨振宁小4岁,他去到美国时,杨振宁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助教了。

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杨振宁和李政道

两人既是直属前后辈关系,又拥有共同的物理学理想,所以很快就熟识了。据悉,早从1946年起,杨振宁和李政道就展开了合作。此后16年间,两人联名发表了很多论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让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很长时间里,科学界对“宇称守恒定律”(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坚信不疑,甚至将其视为物理学的中心理论之一。直到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经过深入研究证实: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运动规律不一定完全相同。两人以此为证明,提出了颠覆性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该理论一经发表就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声名大振。次年,两人凭借宇称不守恒定律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如今很多人都以为,莫言才是中国获诺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的都是美籍华人。可事实绝非如此,因为杨振宁、李政道更改国籍都是之后的事情,两人获诺奖之时均是实打实的中国国籍。

1957年的诺贝尔奖是杨振宁人生的巅峰。当然这个巅峰指的并非科研成就方面,而是名声层面。

事实上,就在诺贝尔奖上,杨振宁便遭受了人生中第一大争议。季羡林之子季承曾撰写过一本《李政道传》。作为李政道12年的助手,季承以第一见证人的视角,详细披露了杨李二人决裂的经过。

据书中记载,杨振宁和李政道联名发表过数十篇研究论文,思想契合、合作愉快。可在名字序列问题上,两人却频频发生冲突。10多年以来,杨振宁经常以年长为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李政道之前,连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也要先一步受奖。这种矛盾在日积月累后,最终于1962年彻底爆发。

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据悉,正处于特殊时期的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先后试爆成功后,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等10余名科学家被调到了外地,处境十分危险。危急关头,杨振宁突然回国了,并第一时间提出要见邓稼先这位多年好友一面。出于对杨振宁的重视,周总理毫不犹豫地就把邓稼先一行人召回了北京,让他们躲过一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