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心中多了几份感动与欣慰,或许是被自己多年来的坚持所感动。
我叫柏彤,来自广西西北部的山村南丹县六寨镇巴定社区。我17岁毕业于广西宜州市民族师范学校(如今的广西河池学院)。对于当时毕业于民师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我也不例外。
毕业后我便加入到小学教师的实习队伍,来到了家乡的一所中心小学当了一名实习教师,当一名17岁的少年背负着一个沉重的人民教师职位,也许我一辈子都离不开这山区。
我是一个对自己未来有着美好向往的人,时时刻刻热血蓬勃。我放下手中的粉笔,离开山村。也许是自己无法割舍那一双双似水般的眼睛,无法忘记那些可爱的笑脸,山村的清晨依然烟雾缭绕,我的内心万般不舍,即便如此我还是回到了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校园时光即将结束,大部分的同学选择按照国家的分配制度进了各类学校任教,只有少部分的同学继续考大学,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我的决定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同时也击垮了体弱多病的母亲。拿到毕业证的第二天我来到了美丽的绿城——南宁,加入到艺考的队伍中,开始了考学之路。
到南宁后我再也没有向家里索取任何费用,也许是因为母亲生病用大量的钱,根本无法支持我考学的昂贵学费。没有钱的时候我只好周末外出打临时工发放传单,在培训机构里捡同学们画完的画纸去换钱。没有画笔,用同学剩余的,每次捡到一块别人不用的橡皮我都高兴半天。在培训机构我包揽所有画室环境卫生,只是为了减免一部分的学费。
2006年我迎来人生第一次高考,结果我落榜了,无路可退只好选择复读。每每想到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所需要的学习费用时我都不知所措。为了攒够一年的复课的费用,高考后我便打起了暑假工。第二年刚刚入学不久,农历八月十五的第二个晚上,我慈祥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这一整年我痛不欲生。我并没有化悲愤为力量,第二年考试我还是落榜了。 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这些年,我挖过矿、下过井,做过啤酒推销员、发过传单、做过煤气炉推销员……每每想起往事,我时常流泪。
2008年10月,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学习,也是我第一次走进清华大学校园,不知哪儿来的亲切感,我便暗下决心,非清华不读。或许也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 2008年的北京是异常的寒冷,阴冷的地下室,难闻的气味,真的让人痛不欲生。在不到5平方米的空间,狭小的水泥盒子里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来北京学习之后自己的美术科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年考取了广西联考全省第三。高考后自己便在南宁随便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两三个月也能够赚个一万来元,从此自己看到了希望。北京的昂贵学费与生活费使我学会了精打细算,无论怎么打算始终还是不够。之后自己开始慢慢地学着别人办班收学徒,2009年是自己第一次办培训班,当时学生人数达到80多人,自己通过努力也得到相应的回报,在未来求学的道路上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我以广西第一名、全国第27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此成为了清华园的一份子。为了坚持心中的一个信念、一个梦想。一路走来,太多太多的往事,太多太多的不容易,太多太多催泪的瞬间,我无法一一罗列,只好留在心底,让它慢慢地变老。相比我的那些朋友,我是幸运的,但是这才是我人生的开始。
若干年后,回想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执著和付出,曾经坚韧和忍耐,曾经汗水和泪水,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和庆幸,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欣慰和尊敬。
(作者:柏彤,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