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岁的释净宜,来下畈余庆禅寺己有整整30年时间,他从新昌大佛寺出家,从寺院的一名种菜、担水、挑肥、打杂的做起……一直干到余庆禅寺的住持当家。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与心血汗水。他曾多次应邀到奉化莼湖、三门龙游等地筹建禅寺,造福乡里…把余庆禅寺小小几间破落的院落,发展成如今占地十多亩上规模的清净寺院,办得越来越兴旺,香客纷至沓来,为促进当地乡村社会的发展稳定,亦为当地建桥修路、砌石驳坎,改善村容村貌及济困扶贫上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善事,赢得了当地村民和出身地百姓的好评与爱戴,余庆寺所在地的下畈村村民曾一度欲推荐释静宜住持当村里的顾问。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一天,笔者慕名驱车百余公里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当汽车一驶入村口,一条长约一华里、宽4.5米的平直黑色路面与紧连的二座水泥桥,一直延伸至下畈村中,石坎填驳的河旁两岸整齐光滑,绿树成荫,草木郁郁葱葱……据村民们讲:这些都是释静宜住持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为村里出资修造建设的。走进下畈村只见民舍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整洁,与明代古刹余庆禅寺交相辉映…在村口的一株有着500多年鸳鸯古樟树下,村民们正引吭高歌、或谈天说地、或下棋看书,大家谈笑风生…一派其乐融融的新农村和谐景象。而近在这株古樟树咫尺下的余庆禅寺,人们在到处传颂着这位当家住持,他就是从鄞州出家到这里己有30年的住持释净宜。那天我在一位张姓村民的陪同下进寺拜见了他,见释净宜住持面色红润,浓眉方脸,健谈有节,显出出家人的彬彬礼节,也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位刚做完心脏支架搭桥手朮后不久的老人。当我问起30年来为当地百姓及出身地村民所做的一些善事,如种植树木花草,美化村里环境,砌溪驳坎、铺桥修路造凉亭、济困扶贫助学业的一些善事时,他再三婉言推辞,闭口不谈自己,尽说是出家人应该做的事。倒是笔者采访村里一位周姓老书记时,他如数家珍地向我叙述了从1990年开始,他所做的一些善事,可谓美不胜数。老周书记从1989年开始,在村里做了二届村主任,三届村支书,他是余庆寺的最好见证人,他说95年村里要修建一条长约一华里的水泥路,还有入村至村里的二座大桥以及沿路的石坎砌驳,仅二座桥的建造费用就要20多万元,这些都是余庆寺住持释净宜平时省吃俭用后,无偿资助给的。宁海桑州镇有位举目无亲的老人来到余庆寺,一住就是半年六个月,释师傳为他免费提供吃住,之外,凡是过往的落魄人来寺院,他都会二话不说,免费提供一宿二餐。前年镇里为寺院拔了一笔1万的奖励资金,释师傳没去要,他倒把这笔钱转给了村里的老年协会,改善村老年人生活。余庆禅寺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一不靠企业赞助,二不去出门化缘,资助村里的资金全是香客相互帮助、寺院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前些年释净宜住持的出身地村要造一座凉亭,供村民和过往行人憩息,他从香客处得知这一消息后,慷慨解囊、资助建造,于此他还拿出5万元资金给老家的村干部,为村里的困难户发展种植花木生产,以改善村里贫困户生活。他每年无偿资助五千、一万的多得连自已也记不清楚了;至今他为下畈村的老年人仅每年过重阳节,就资助5000元,雷打不动的已坚持了10多年。
他是宁海佛教协会的一名理事,他虔诚佛教事业默默无闻,爱国爱教诲人不倦,乐善好施从不张扬,体现了一位出家人乐善好施,与人为善,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令人敬佩赞叹!
谢良宏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