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记者也曾关注过“扬招点”。彼时,由于市民随手扬招已成习惯,扬招点常常落入“闲置”命运。
十多年过去,申城交通出行情况已大为不同。一方面,叫车软件风行整个打车市场,人们可随时用App叫车;一方面,随着上海新交规实施,出租车司机需按规定停靠。此时的“扬招点”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又被闲置起来了?
无论是人大代表实地调研,还是记者街头采访,听到的声音均是:如果设置合理,“扬招点”依然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公交站、医院、商场等车流、人群密集的地方,这样的扬招点让乘客舒心,也让司机安心。
当然,“扬招点”显然不是竖块标牌那么简单。比如不少标牌的方向不合理,遭到路人和司机吐槽。所以,扬招点的设置也要讲究“用户体验”,尤其是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的体验。一位有着20多年驾龄的的哥告诉记者,有位老人向他诉苦,手机不会用,扬招又招不到车。他对老人说,老人站在扬招点招手,只要他手上没单子,一定会停下来载老人。的哥的确怀有一片好意,可是他也说了:抢到用车订单是第一位的。只要有订单,他依然会循着“算法”,头也不回地呼啸而过,留下老人在扬招点惆怅。
可见,叫车软件已用“算法”改造了交通出行市场,打车变得智能化了。而我们的扬招点,大多还是一块物理意义上的标牌。有的即使有“一键叫车”功能,也是荒废已久。
扬招点是否也能智能化,纳入打车软件的“算法”系统进行布点和需求匹配?比如乘客在扬招点叫车,可以优先排位。这样的扬招点就是一个“活”的数据扬招点了。当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互联网公司一起来研究这个“算法”。否则,目前这种原生态的扬招点,与智能软件的叫车功能之间始终会有一段距离,遭遇闲置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