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 在我国,PPI一般指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涉及调查种类186个。其中,能源原材料价格在PPI构成中占较大比重。
- 通常情况下,PPI走高意味着企业出厂价格提高,因此会导致企业盈利增加;但如果下游价格传导不利或市场竞争激烈,走高的PPI则意味着众多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将受到考验。
-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 CPI告诉人们的是,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消费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如我国7月份CPI同比上涨6.3%,意思就是说如果去年7月我国普通家庭购买某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00元,那么今年7月购买同样商品大约需要106.3元。
-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 由于CPI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 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
- 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 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
- 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 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 的变化;
- 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 变化。例如石油价格涨价,会导致石化产品涨价,石化产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从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下游企业的采购成本来实现,要受到种种环境因素制约,加上国家政策对部分关键价格的政策调控,使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另外,由于PPI和CPI的调查内容明显不同,也会导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为消费结构的原因,食品价格在我国CPI构成中权重很大,而在PPI构成中食品权重相对较小,而能源、原材料占很大比重,这种内容差异也会导致CPI和PPI出现走势差异乃至背离。
PPI与CPI介绍
PPI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反映了生产环节价格水平,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英文缩写,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
PPI与CPI的区别和联系
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CPI和PPI并不亦步亦趋
1、相对于PPI,CPI是一个滞后指标。但PPI 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
2、PPI对CPI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