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琼瑞。1999。〈王悦之与中国美术现代化运动:从「融合中西」角度所作的观察〉。《台湾美术》,12(2):10-22。
- 谢里法。1982。〈从抗战前第一幅抗日油画「弃民图」谈台湾最早的留日画家刘锦堂及其生平〉。《雄狮美术》,141:71-82。
- 林惺岳。1999。〈一位来自台湾的唐山人:略论刘锦堂的生涯及艺术〉。《台湾美术》,12(2):23-31。
- 刘艺。1999。〈刘锦堂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台湾美术》,12(2):3-9。
- 李钦贤。1994。〈弃民画家:从刘锦堂到王悦之〉。《雄狮美术》,283:71-76。
画作上方钤有一篆印「台湾遗民」,表明此画主旨。刘锦堂曾以诗赠送胞弟归台:「台湾沦亡四十年,遗民不复有人怜;送君归去好耕种,七十慈亲依杖悬。」和作於1930-1931年间的《亡命日记图》、1934年的《弃民图》主题风格相似,为晚期代表作。徐悲鸿曾赞评刘锦堂以绢本施油绘为创新手法:「以其《台湾遗民图》徵之,可谓成功。此作素描凝炼,作法谨严,大有法人Pierrl Laurens风味。」
刘锦堂,生於台中顶桥仔头(今台中市南区),在台完成公学校及师范教育,於1915年(大正4年)赴日习画。1920年因受「五四运动」感召往赴中国,认王法勤为义父,并更名王悦之。1921年毕业於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同年至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并参与中国新美术运动。1922年於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西画,与同校教授李毅士、吴法鼎等发起「阿博洛(Apollo)学会」,为北京第一个西画团体,同时成立「阿博洛美术研究所」。1925年学会及美术研究所解散,刘锦堂与国画家贺天健等人创办私立北平美术学院,在北京西城平安里租下三层楼房作为校舍,招收学生;并受教育部派遣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顺道返台参访。1928年(昭和3年)应画家林风眠之邀任杭州西湖艺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西画系主任。1929年返北平,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隔年代理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部分并入中央美术学院)校长。1931年续办私立北平美术学院,1934年获教育部批准立案,校名改为私立北京艺术专科职业学校,任校长至1937年3月逝世为止。
中文关键字: 刘锦堂 , 三大士像画 , 东京美术学校 , 私立北京艺术科职业学校
英文关键字Liu Chin-tang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