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美术摄影 > 「异响bias」声音艺术展

「异响bias」声音艺术展
2011-12-03 14:11:03   来源:   点击: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国际艺坛上,「录像艺术」毫无疑问,已以强势之姿跃登於世界的主流艺术,而各种重要国际双年展或当代艺术展,皆以「录像艺术」为主轴。但另一结合新媒体的科技艺术—「声音艺术」,亦逐渐崛起进而形成重要的趋势。有监於此,一向以推展当代新媒体、新科技艺术创作发表不遗余力的台北市立美术馆,与国巨基金会共同主办,由王俊杰、黄文浩二位策展人,和「在地实验室」共同策画执行,以「生活替换:声波频率」为策展主题,邀请了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十余位,致力於声音媒体艺术创作之艺术家,提出近21件的作品。作品涵盖了:「声音装置」(Sound Installation)、「声音视觉」(Audio Visual)、表演类型及「国巨声音艺术奖」之获奖作品。 台北市立美术馆首次筹划「声音艺术」的展览。对此,黄才郎馆长特别指出:「强调声音在当代环境中的各种异变状态,以声波频率直接替换的生活形态将是冷峻、权力、俗烂与暧昧自然的综合体。人们在空间中的生活转为声音频率与视觉的替换,其关系将更为复杂,但也反应了当代人们面对的一项选择挑战。」而策展人之一的王俊杰更强调「异响」:「它除了表达声音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思考(?包含内容与形式)外,同时亦将声音作为与环境相结合的创造议题。」 「异响—国际声音艺术展」展出艺术家 「声音装置」(Sound Installation)部份: 亚利安达与爱隆 (Alejandra & Aeron)《庞然浮云》(Billowy Mass) 马克?贝朗斯(Marc Behrens)《东京之圆》(Tokyo Circle) 保罗?迪马利尼斯(Paul DE MARINIS)《阿尔—法拉比算盘上飞舞的萤火虫》(Firefies Alight the Abacus of Al-Farabi) 爱德恩?范?戴?海尔(Edwin van der HEIDE)《超越扩音器的世界》(A World Beyond the Loudspeaker) 克利斯汀娜?库碧诗(Christina KUBISCH)《鸟与树》(Bird Tree) 「声音视觉」(Audio Visual)部份: 提娜?法兰克(Tina FRANK)《华丽箱》(Glambox)2001《Pitbutp》和《Ⅲ》 卡尔?克林姆(Karl KLIEM)《Trioon I》 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散步》(A Few Walks) 史考兹?考根(Skoltz KOLGEN)《Elf2b_alpha净化版》(Elf2b_alpha distilled version) SND《震动病》(Vibration White Finger) 高木正胜(Masakatsu TAKAGI)《缤纷女孩》(Bloomy Girls) 国巨声音艺术奖(YAGEO Sound Art Prize)部份: 特邀: 杨琮闵(Punkcan)《粉红噪音伪装术》(Isolated IIIusion) 首奖: 麦海珊(Anson, Hoi Shan MAK)《火车绘景》(Mapping Trainscape) 优选: 雅尼克?窦比(Yannick DAUBY)《血液》(SANGUINE) 刘佩雯(Pei-Wen LIU )《莿》(Pin) 入选: 江立威(Li Wei CHIANG)《亚达避难所》(Asylumatad) 李岳凌(Yehin LEE)《无术尽》(Countless Count) 林信志(Hsin Chih LIN)《第二号》(NO.2) 姚仲涵(Chung-Han YAO)《拆火车》(By Train in 5 Mins) 姚大钧(Dajuin YAO)《风听台北》(Wind Listening Taipei) 史帝芬?维提亚罗(Stephen VITIELLO)《後院之犬》(Dogs in the Yard) 「异响演出」(B!AS Live) 明和电机(Maywa Denki)《2005河童启动》(Switched On Kappa 2005) 亚利安达与爱隆 (Alejandra & Aeron)《电脑短波》(Short Computer Works) 爱德恩?范?戴?海尔(Edwin van der HEIDE)《雷射声音表演》(LSP-Laser Sound Performance) 马克?贝朗斯(Marc Behrens)《建筑回忆录–无题之歌》(Architectural Commentaries and Untitled Songs)

    参考资料

    1. 王俊杰专辑主编,《异响:国际声音艺术展》,台北:在地实验文化公司,2005.09。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
下一篇:「台湾新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