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本莉。1995。《台湾早期服饰图录》。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周汛、高春明。1996。《中国衣冠文物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连横。1988(1918)。《台湾通史》。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 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1995。《台湾早期民间服饰》。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 刘文三。1984。《台湾早期民艺》。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吴瀛涛。1990。《台湾民俗》。台北:众文图书公司。
- 赖志彰。1989。〈雾峰林家女性的传统服饰〉。《台湾风物》,39(1):3。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译。1984。《台湾惯习记事》(中译本)。台中:台湾惯习研究会原着。
- 苏旭珺。2000。《台湾早期汉人传统服饰》。台北:商周编辑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叶立诚。2001。《台湾服装史》。台北:商鼎文化出版。
- 郑惠美。2006。《客家女子的衣饰美学—蓝衫与女红》。新竹:台湾客家文化中心筹备处。
- 辅仁大学织品服饰数位博物馆。http://www.tcdm.fju.edu.tw。
- 国家历史文物数位典藏计画。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Organization/List.jsp?&CID=8456
台湾自郑氏时期(1662-1683年)开始,大量的汉移民自中国闽、粤两省来台开垦定居。起初服饰文化与原乡无异,服饰布料多由大陆进口,渐渐台湾发展出小型的染织工业。在清领时期(1684-1895年),男子在正式场合以袍最为普及,穿着时袍服外加袄或褂或背心,劳动平民多服衫、裤。汉族男子依照清制,剃发留辫。妇女服饰以衫、裙为主,隆重场合以成套的衫裙,上饰以刺绣花边,注重缘边装饰。妇女下裳,以红色为贵。流行百褶裙,在节庆或婚礼时则加饰云肩及凤冠,官家或有钱人家的女儿穿着大红的蟒袄及霞帔,平民则穿比较华丽的盛装为礼服,劳动时穿衫、裤。妇女头饰,以各式的金银珠玉发簪或用眉勒。福建漳州、泉州来台妇女大都缠足,穿着绣花弓鞋,俗称三寸金莲。客籍妇女不缠足,平日着以衫、裤,滚边简单,服色朴素,以蓝、黑为主。
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治初期时,台湾民间传统服饰没有多大改变。1910年代以後,服饰呈现多样化。台湾除了受到中国进入民国时代的影响,主要也受到日本及西化的服装风潮影响。男子剪去发辫,礼服仍以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西式礼帽,平时着以衫、裤,工作时头缠包头巾或戴斗笠。男性年青人和都市人开始穿着西装,少数也穿着日式服装,年纪大者及一般百姓仍着传统服饰。妇女服饰变化较大,上衣已日趋合身,年轻妇女多穿裤装搭配合身的长衫,缘边较为简化,仅以细布条镶边装饰,正式场合仍着裙装,此时裙子也开始从围裹式的马面裙,简化成套穿式的西式筒裙。妇女自1910年代起,不再缠足。
1920年代以後,服饰最多样化。传统式样、日式、西式,甚至中西合璧的款式皆可见。男子着西服渐渐普遍,但乡间或从事劳动工作者,仍穿着传统的对襟衫、裤。年轻女子流行喇叭袖的短衫,下穿至脚踝长的西式筒裙,也流行和服或洋装。不过中年以上妇女仍着传统服饰,但此时大襟衫上的缘边装饰近乎没有,花色及布料的选用已受到日本影响。1930到1940年代,男子普遍穿着西装,台湾妇女受到中国大陆的影响,旗袍与洋装是此时期妇女的主要服饰。1945年台湾光复以後,整个社会受到西化潮流的影响,服饰也随着西方的时尚不断的变化流行。
中文关键字: 袍 , 衫 , 裙 , 刺绣 , 旗袍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