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港朝天宫http://www.matsu.org.tw/main.html
- 宜兰昭应宫http://www.kases.ilc.edu.tw/palace/index.htm
「瓜筒」的形状一般分为「金瓜」形和「木瓜」形,「金瓜筒」的瓜脚较短,瓜筒只嵌座在大梁上,没有包住大梁,外型较为浑圆饱满,因为多像南瓜,取吉利的俗称「金瓜筒」;而「木瓜筒」的瓜脚伸长包住了大梁,而使整个瓜筒形状显得比较长,因为状似木瓜,故称木瓜筒。而以「瓜筒」的瓜脚长度来分的话,则瓜筒又可分为「趖瓜筒」和「趴瓜筒」两种,趴瓜筒的瓜脚比较短,趴在梁上, 趖瓜筒的瓜脚比较长,可合抱瓜筒。「趖」是闽南语「爬行」的意思,指组装瓜筒时必须自梁端套入爬行。瓜筒内通常有一个或两个榫卯,因此不容易拆解下来,必要时要倒放大梁才有可能退出榫头。所以瓜筒本身有承重、稳固及防止滑动的作用。
台湾早期建筑庙宇的匠师,大都来自福建漳州和泉州两地,我们从瓜筒的造型也可以看出匠师的派别,一般说来泉州派建筑的「瓜筒」造型较修长,有如木瓜,漳州派及客家地区的「瓜筒」外型较胖圆饱满,有如金瓜。
一般庙宇大都使用「二通三瓜式」也就是由两根通梁和三个瓜筒组成屋架,而有部分规模较大的庙宇可能采取用三道通梁,五个瓜筒,称为 「三通五瓜式」。传统庙宇建筑常在其中暗藏许多吉祥的意义,瓜筒也不例外,以北港朝天宫为例,他的瓜筒上叼有老鼠咬金瓜,刮上还雕有磬牌,意思世上天仁民爱物赏赐金瓜给老鼠,又暗含「庆」吉庆的意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