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陶土经制坯、阴乾、上釉(不透明釉)、窑烧(1100~1280℃)并徐冷而成。一般陶土拉坯过程中或用石膏模成型,唯有些容量较大者,至今均属手拉坯制成。
传统陶师分为两类,一种是拉坯师傅(又称为小手),另一种是挤坯师傅(又称为大手);这两种师傅都会制作瓮。如果是拉坯师傅独立制作瓮,无法一次完成时,就会先拉一个底部,等坯体阴乾至半乾後,再用泥条「粗挤」瓮上半段,将坯体放在辘轳上修整,最後再拍打成型。若是「大手」制作瓮,则是先压制一个底板,再用挤坯法做好瓮下半段,等坯体稍硬,再制作上半段;传统的大师傅不用机械设备,纯粹用手艺完成,也不使用旋转台,而是以坯体为中心,人绕着坯体旋转。从前的师傅各自分工,大都自行独立完成一个坯体。现代的师傅,从日本技师、福州师傅学得多样的技能,又将各种成形法混合应用,以便加快制造速度。
二、排湾族陶瓮之美:
排湾族对陶瓮拥有的多少和好坏,是代表头目或贵族世袭的权威,瓮的呈现论定部落的团结,弭平纷争,更展现财富、地位。时代的趋势,平民家中也看得到这些仿作品,当然这文化传承的工作,不再是贵族的工作,是原住民认同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或许他的瓮有蕴藏着不可告知秘密,有他宏功伟业的事蹟写造。
三、老酒瓮讲古:
蒸馏酒或酿造酒贮存在陶瓮内或橡木桶?,经过一段时间後,酒及水的分子结构会更加安定,同时空气分子会经由毛细孔进入瓮中,促进酒的醇化作用,使酒中之醇类及酸类聚合而成脂类,酒味便变得非常芳香。
酒越陈越香醇、美味,但一定要储存在适当的容器里面。一般而言,短时间的储存,如啤酒、米酒等大多以大型白铁桶为容器。白兰地、威士忌…等大致利用「橡木桶」为主要的储酒成熟器材,国产酒如绍兴、红露酒、黄酒…等则系利用「瓮」为主要储酒成熟容器。
国产黄酒系列如绍兴酒、红露酒等是属於低酒精度的酿造酒,初酿时酒味略呈酸辣及苦味,故必须入瓮储存至少两年以上,酒在瓮内,除了瓮体本身AL卅、K十等离子的特殊因素,还透过瓮壁的毛细孔作用,以及酒液的醇化、酯化、氧化、还原、沉淀、聚合、澄清等等诸多化学和物理的变化,促其成熟,则酒香浓郁扑鼻醉人。
四、瓮的知识:a)封瓮
酒装瓮後需将酒瓮以瓮盖密封,而封酒瓮的方法和技术也有时代的差异。瓮盖是用一种无嗅无味、通气性良好,名为「江某」的木材制成。瓮盖加热杀菌盖严之後,再覆上四层棉纸加一层牛皮纸,然後以猪血拌石灰当黏剂将封口纸黏住。而今,酒厂则全数改用不为蟑鼠所咬食的PVA胶当黏着剂,洁净美观,实为一大改进。早期猪血封瓮的古法,已成为口述历史的一部分了
b)堆瓮
将酒装瓮需进仓陈放於储酒室陈熟,因为酒瓮高度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堆叠时必需酌塞木片,再以7 ╳ 10 ╳ 5的格式堆叠。整体来说,酒瓮堆成矩形,全体向後靠墙稍微倾斜,上端的第七层再綑绕细铁线。
c)补破瓮
有补破网,也许令人难以相信也有补破瓮。之初,由於台湾缺乏造酒瓮技术,酒瓮是由创办人林青云由唐山引进,作为储存老红酒之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酒瓮是泊来品,得之不易。一旦出现裂痕,就由补瓮师补缀。
d)补瓮步骤
首先,要巧妙地在原裂痕上再挖宽出一道浅沟似的一道『V』型沟槽,再用生铁粉混合酒醋来填缝补缀,等酒醋蒸发乾固後宛如铁壁塞缝,又可运用如新。而有一些裂缝大一点的,要於裂缝两端各凿一小孔,剪取比两孔略长的8号铁丝,鎚成扁形後,两头打弯成『ㄇ』型,对准小孔,紧贴酒瓮,再涂以铸铁浆乾燥即可用,铸铁浆系以铸铁磨粉加入酒醋调成浆而成。
话说回来,不管是唐山瓮或台湾瓮,都是用陶土制成的。据说抗战後台湾自己制的瓮,由於密度较高,质地较脆,酒瓮若有裂缝,无法填补,只好打碎丢弃。
在今天,「补破瓮」这种绝技,已经成为一种传奇。而先民爱惜物力的精神,却值得後人缅怀学习。
五、瓮的种类:
瓮的种类繁多,土条成型陶瓮、酒瓮、米瓮、陶瓮…等等,依成型方式或用途不同而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