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11/16取自http://www.ymsc.chc.edu.tw/web400/sup123/c210.htm,目仔窑制砖
- 94/11/17取自http://home.kimo.com.tw/ceramics0/article/jp.htm,日据时期苗栗陶瓷产业状况研究,文:陈新上
- 94/11/17取自http://contest.ks.edu.tw/~river/travel/jiji/jiji5.htm
日本人引进登窑用於烧制日本式的花钵和磨钵,後来本地人则用以生产台湾式的日用粗陶器和酒瓮等产品。这种窑炉除了在苗栗地区普遍使用之外,日据时期的莺歌、南投鱼池、新竹关东桥和花莲也都曾经使用登窑。
登窑是由几个长方形窑室连续排列而成。一般是依山而建,或在平地把地面逐渐垫高,使成一倾斜面,其倾斜角在 15 到 20 度之间,在倾斜面上依次往上构筑窑室。登窑的结构通常由燃烧室、窑室、素烧室和烟囱等四部分组成。其窑室依规模不同,从五、六问到十二、三间都有。
早期的登窑利用木柴作燃料。岩本东作刚开始在西山制陶时,其登窑就是以木柴为燃料,後来石山丹吾在大坑的登窑,以及後来本地人在公馆设立的登窑都是烧木柴的。最早的目仔窑,因为都靠人工作业,所以窑身两侧斜坡路面狭窄,而且窑室空间较小。到了後期的民国四十年到五十年间,红砖的需求逐渐的增加,所以窑室的空间都不断的加大,而且各家厂商所建的窑体,大小尺寸都不尽相同,为了装坯、出窑、与运输作业的方便,後期的目仔窑门已经可以容纳推车的进出,而两旁的斜坡路,也可以容纳牛车甚至於卡车的行驶。
目仔窑的燃烧过程,是在一系列拾级而上的窑室最下方 (最低的地方),辟有一间燃烧室,并且在每间窑室的左右拱形窑门旁都各留一个投煤口,做为每一个窑室的独立後续燃烧,每个窑室也都在窑壁上方留一个小小的排气口,使砖坯的含水气由此排出。在燃烧室下方左右各设有好几个通火道,使每一间窑室的火气都能相通,由最低处的燃烧室开始燃烧,让火焰顺着通火道一间一间的上昇延漫到每一间窑室,再由司火的工人,由每一间的观火窗来察看窑室内的火力状况,适时的由各窑室投煤口补充煤料。而每一室的窑床底下设有共通的排烟道,应用热上升的原理,在窑尾的最高坡上,筑一支高约二、三十公尺的烟囱,把贯穿每一间窑室底下的排烟道里的烟,藉着火焰的能量,推排到烟囱外,也藉由排气的对流现象,由每一窑室的小气孔中吸入氧气来帮助燃烧。
在烧砖的过程中,每一窑室都设有闸门来控制火路及烟路,当烧制过程由低层的窑室一目一目的往上烧的过程中,就一目一目的封窑,当串烧到最上面的一个窑室时,最先燃烧的窑室,也一间一间逐一顺序的渐渐经过烧成後而冷却了,接下来也就可以逐一的开窑出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