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世绝学里的台湾漆艺(民94)。赖作明,台中市。
- 台湾漆器文物风华-蓬莱涂漆器(民90)。南投县民俗文物学会,南投县。
- 王清霜漆艺创作80回顾(民90)。林美臣、洪文珍、王贤民着,国立台湾手工艺研究所。
- 赖高山漆艺创作研究专辑(民94)。何荣亮等着,国立台湾手工艺研究所。
竹篾胎漆艺,充分利用台湾盛产竹材,将竹材剖成竹篾,取其柔软、弯曲度强、富有弹性、容易编制成型的特性,编制出坚固的器物,尤其是竹篾经纬相错时产生的几何图案,及上漆髹涂所产生的沉稳光泽,可以充分表达出竹篾胎漆艺的形与色。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竹编工艺有计画性的传习,日益蓬勃发展,可惜竹编作品因材质保存不易,因此利用天然漆髹涂在竹编作品上,既能在竹编作品上作髹漆加强保护、坚固胎体之外,也让漆器创作展现新的创作方式。
王世襄在「清代福建工艺三、五事」中指出,使用桂竹劈成薄篾片作为经纬,编制成各类器物,用漆作为表面装饰,直到今天,福州的篮胎漆器仍为工艺特色之一。
台湾先民自福建渡海而来,早期一切民生日常用品、传统精致漆器及制作技法,也随着移民而植入,因此开始就地取材、自制生活所需器物的生活,这些漆器,大多从福建舶来或唐山师父在台制作,如佛像、红眠床、橱柜、梳妆台、礼篮、果盒等,而这些漆器是习俗与宗教信仰中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因台湾盛产竹材,因此竹篮编制物便成为垦荒初期的实用、俭朴的日常生活用品。直到清雍正年间,清政府对台湾解禁後,大量精致的竹制品从泉州、厦门等地大量输入,可见竹制品在台湾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台湾的篮胎漆器最常见的是「礼篮」,或称为「谢篮」,由於先民来自不同地区,因此台湾的篮胎漆器也分为二类,但是胎体造型及编制技法差别不大,其一为通体髹涂红漆;另一则较为精致,通体髹涂红、黑相间的色漆,并在黑漆上描金,并彩绘上花、鸟、桃等吉祥图案。礼篮在礼俗上市作为盛装礼品的器物,在婚礼及庆典上是极为重要的道具,因此礼篮的形式风格仍保留至今。
以下就篮胎漆器的制作技法,简述如下:
1.胎体制作:以竹篾编制器物胎体,注意胎体的支架及编制弧度,以免变形。
2.整理胎体:检查胎体编制的紧密度,修剪多余的竹篾。
3.固胎:在竹篾胎体内外,均用漆刷髹涂生漆一遍。
4.填漆灰土:竹篾胎因材料及编法,常产生较大的空隙,所以胎体内外必须先用生漆及黄土粉混合的漆灰土填埋,以巩固胎体。
5.贴布:施作部份为内胎及缘口部分,有防止漏水的作用。使用米糊及生漆混合而成的黏着剂,将锦织布黏贴在整个内胎及缘口部分。
6.整修:削去多余的布。
7.粗漆灰土:将生漆及粗黄土粉混合的漆灰土,使用木刮刀或硬毛刷在贴布处刮平,等乾後,用砂纸研磨;再刮一次粗的漆灰土後,阴乾。
8.研磨:用水砂纸研磨。
9.细漆灰土:将生漆及细黄土粉混合的漆灰土,使用木刮刀或硬毛刷在贴布处刮平,等乾後,用砂纸研磨;再刮一次粗的漆灰土後,因乾。
10.研磨:用水砂纸研磨。
11.下涂:用漆刷髹涂黑漆一次。
12.研磨:用水砂纸研磨。
13.中涂:用漆刷髹涂黑漆一次。
14.研磨:用水砂纸研磨。
15.上涂:用漆刷髹涂黑漆一次。到此内胎及缘口的制作工序完成。
16.为了加强竹材的特色及编制的纹饰技巧,大部分的作品只使用生漆一再擦拭,视创作作品需求之色泽及亮度,达到所需为止。色彩表现部分,可在表面胎体部分彩绘,增加设计及美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