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85期 心血的结晶.火上的蓓蕾 /方叔
结晶釉作法 : 熔合锌、矽、铝、钛的氧化物和钾、钠熔块形成基础釉、再加上作家想要的色料,混合成为釉药施在坏体上。以高温(约 1320 °C左右)烧制;其间并经回温至 1100 °C左右停留 2~6 小时,促其晶格形成。
结晶釉发展 : 结晶釉这种陶瓷,早在宋代中国就已经发现,不过那时的结晶是属於「铁」的结晶,例如油滴 (表面遍布大小不一的具有金属光泽斑点)、兔毫 (黑釉上半露银白色如兔毫状的细丝) 、曜变 (在凝厚的黑釉层面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匀的油滴状结晶斑点,斑点边缘呈现以蓝色为主的五光十色的光晕,随着观察方向的改变,光晕所产生的变化仿佛夜幕之星光芒闪烁) 等黑釉器上的斑纹皆是,清代又出现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新品种。只是从前的人不了解这种化学物理上的变化,而取了许多依花纹形态的命名。现在新品种的结晶大都是从「锌」中求其变化,锌的好处是结晶体大,常依釉色不同的发色体而作多彩多姿的性变化,火候的精密控制是烧成晶体的重要的一环。锌结晶釉最早被研发出来的是法国的陶瓷厂,在一百五十年前研发出来的。台湾是在民国七十年才研发出来,就是莺歌窑厂和台北的孙超老师。
台湾研究结晶釉成功的先驱 : 孙超
孙超的结晶釉器,特色是,花朵开的大,清新艳丽异常,无论蓝、褐、白、绿等色泽,都烧制的非常完美,方叔称它是孙超「心血的结晶,火上的蓓蕾。」
他成功的研究成「晶种植入法」,可控制结晶花朵的大小与其开花的部位,使晶体与构想交融,而构成心中想像的完美画面,从淋漓中绽开异彩,从视觉上使人产生美感之共鸣,无怪乎他的结晶花朵,教洋人瞠目而惊讶得难以相信它是从火中盛开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