粧佛
2011-12-03 09:35:41   来源:   点击:

    专指神佛像雕刻,为木雕与漆艺结合的传统工艺;专业的雕刻工匠称为粧佛师。粧佛多为家传技艺,大都只传给自家子侄,不外传。

    粧佛的制作过程相当隐密。从开斧到完成後的开光点眼,每个阶段都须遵守既定的规范,并适时举行宗教仪式。

    (一)开斧:以掷筊(博杯))方式取得神明答应雕刻分身的圣杯,再由粧佛师傅、择日先生或神明指定吉日良辰来举行开斧仪式。从此,粧佛师在整个粧佛过程必须吃斋、净戒。

    (二)打粗坯:粗略雕出神像的大致架构,是为粗胚。

    (三)细坯修光:粗胚除脸部之外,将全身的细部修成完整样貌,并以砂纸将表面磨至光滑。

    (四)开面:雕出五官表情。

    (五)打底漆:刷上底漆,以修补木头的毛细孔、填补凹痕。

    (六)入神:透过入神仪式,祈求神明将神力注入雕像内。多在牵线、安金与彩绘之前举行。

    (七)牵粉线(牵线):用漆线(福州派)或粉线(泉州派)勾勒出服饰线条。

    (八)粉面开眼:涂上脸部、手脚的颜色,并画出五官。

    (九)上彩绘:将衣饰涂上颜色。

    (十)栽须:以塑胶毛、动物毛或蚕丝为胡须。先在神像钻小洞、填入黏胶,再一一将胡须塞入细洞。

    (十一)安金箔(安金):在神像表面贴覆金箔。

    安金之後,整个粧佛过程才告结束。雕刻好的佛像尚须举行开光点眼的仪式,才能接受人们的供奉。

    台湾的粧佛技艺源自福建,可分成泉州派、福州派,漳州派三派。前二者盛行於彰化鹿港与台南一带,後者以台北为主。清领末期至日治初期,本地粧佛师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国民政府迁台的二十多年是粧佛业的全盛期,鹿港、台南的名师辈出。台湾虽还保有这项传统技艺,但因顾客减少,也面临失传的危机。

    中文关键字: 神像雕刻 , 雕刻 , 入神 , 彩绘 , 安金

    参考资料

    1. 吴茂成。1995。〈府城妆佛工艺发展简史〉。《台南文化》,新40期:63-103。
    2. 吴茂成。1996。〈府城妆佛工艺发展简史〉。《台南文化》,新42期:269-307。
    3. 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编。1998。〈台南市妆佛简史〉。收於《台南文化》。台南:台南市文献委员会。
    4. 〈妆佛的工夫〉。国立台南生活美学馆,「民俗技艺」。2008年8月27日读取。http://www.tncsec.gov.tw/b_native/index_view.php?act=home&c03=43&a01=0304&c04=3&num=2275。
    5. 谢奇峰的峰情万种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ftnn-120458168。

    延伸阅读

    1. 王耀庭。1995。《木雕:李松林艺师》。「重要民族艺术艺师生命史」2。台北:教育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纸伞
下一篇:绿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