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一词源自於古代的鸟名,红者谓翡,绿者谓翠,後世取其鲜艳的色泽,用作美丽玉石的称呼。
翡翠属硬玉,主要盛产於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境内密支那西南部的孟拱,而中国云南省边境亦有少量产出。缅甸自古为我「西南夷」,秦称朱波,汉为掸国,唐称骠国,宋为蒲甘,历来遣史入贡皆有史籍可考。根据资治通监(汉记十一),在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1-81年),四川的竹杖和细布便经由云南、缅甸转运至印度、中亚和罗马帝国。後汉书(西南夷传),掸国国王雍由调於东汉年间(公元97、120、131年),先後三次遣使至中国通好,并获授「汉大都尉」官衔,双方互赠珍贵礼物。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也有关於德宗贞元年间(公元802年),骠国遣使献乐於唐的记载,白居易、、元稹并各有「骠国乐」一首,以述其详。宋真宗本记云:「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五月,蒲仆国遣使来贡」。宋史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有「缅入贡,盖举其国」、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有「蒲甘入贡」等语。而缅甸琉璃宫史,蒲甘王朝(公元1044-1287)国王阿奴律佗在宋朝时为求佛牙曾亲自到云南大理访问,受到大理地方政府隆重接待。可见中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艺术的交流渊源久远,而民间商买贾穿梭於这条「西南丝路」古道,将中国名贵的物产,如丝绸、布匹、瓷器、漆器、茶叶等运往缅甸、印度,再换回当地的珍珠宝石、翡翠琉璃等稀罕珍品,其盛况可以想见。
缅甸孟拱的玉石矿,地处偏远山区,蛮烟瘴雨,人迹罕至,一直鲜为人知,有文字纪录的显示大约在十三世纪初,相当於宋朝,被一位云南小贩所发现。大美百科全书(第15册431页):「公元963年(宋初)有纪录显示一商队由云南运了五百担未经切割的玉石到北京,同时中国人在十三世纪时,在缅甸北部发现位於孟拱的辉玉矿」。又缅甸通监(郭寿华先生编着,61页)一书中提到发现孟拱玉石的经过时,引用英国人伯乡氏着「缅甸玉石贸易」所述:「据在中国领事馆服务的瓦利氏调查所得,北缅的玉石矿,系云南小商人发现,约在十三世纪初的时候,他驮货过孟拱,有一只背篮大象,拾取圆石随地加上,抵家抛之地面,触石而裂为二,遂发现光彩灿烂之玉石」。另英人斯柯特爵士在「缅甸玉石开采」的书中亦说:「光泽可爱的缅甸玉石,女士们用来装饰美观,那完全得力於玉石的发现人,一个云南的小贩,大约在十三世纪初,他於无意中发现了北缅的玉石。」?
根据上述各资料,中南半岛、云贵地区使用硬玉为装的年代很早,而云南地区早期确有硬玉原矿,而缅甸北部早期又属於中国云南,该地区硬玉属的玉材进入中原的时间可能远较有史可稽的宋期(公元960-1279)为早,但因为不受重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直到清高宗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平定西南地区的十八世纪以後,翡翠才正式大量开采。宋相欧阳修在其所着的「归田录」中,曾经记载:「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在颖川时,以示僚属,坐有真宗朝老内邓保吉者识之,日: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欧阳修为宋代名相,连他也不认识翡翠,内臣邓保吉所见,也不过是一只翡翠盏而已,可见宋朝,翡翠传入中国的并不多见。至到明代(公元1368-1644),对於有关翡翠记载的也不多,谢坤着金玉琐碎中,有「翡翠螳螂」一段,说:「余有螳螂一枚,头颈翅爪,碧色通透,惟肚腹上红下白,红色者,翡也,白色者,质也,甚巧可爱。」清姜绍着书韵石斋笔谈,也有一段记载:「青邱谓坐客曰:余家藏翡翠砚,与此盃(指一碧玉盃)同色,磨之以金,霏之成屑,如砚中墨渖。先君所遗,世固稀有,惜未携来与君辈玩之。」历代的记载中,对翡翠的描述均只有片段,清乾隆皇帝咏玉诗颇多,而不及翡翠,可见在清乾隆以前,翡翠还是一种罕见之物。?
翡翠由於硬度高,色泽美丽,经过琢磨後,呈现透明质地、娇滴晶莹的风貌,深获世人喜爱,但因为材质稀有,价格昂贵,往往被用作玉雕作品。一位匠心独具的巧匠能将一块璞石,从造型色泽及雕工上,以绝妙的创意来表现艺术,使其昇华至无价的美玉,勘称是智慧与自然最完美的结合。清朝自康熙(公元1662-1722年)中期以後,国力稳定,民生富足,艺术水平提升,精品佳作应运而生,至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臻至巅蜂,收尽天下奇珍异宝,以为御用,翡翠玉雕於是跻身奇珍异宝行列,与和阗玉,痕都斯坦玉并驾齐驱。到了光绪(公元1874-1908年)时期,慈禧太后独锺情翡翠,使其身价大幅跃升,无论是皇亲贵族或文人雅士皆竞相佩戴或收藏,以显耀其身份地位。可惜清末国力衰败,外强入侵,北京遭到英法联军(公元1859年)及八国联军(公元1900年两次攻打,宫中珍宝部份於烽火战乱中被洗劫,至今流落海外下落不明,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隐痛,无不感叹文物的保护必须仰赖国力的富强。
近年来国际拍卖会上,翡翠仍旧光芒亮眼,引领风骚、其中尤以玉琱作品气势最为恢宏,在身兼高贵珠宝与古董艺术品及历使背景等多重吸引力下,价格屡创新高,竞逐者众,显示许多有能力且有心愿的华人在默默努力,期使中华文物重回中国人怀抱,毕竟这些都是老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智彗结晶和丰富遗产。
翡翠之物理特性
翡翠属硬玉,在矿物学上归类於辉石系,成分是钠与铝的矽酸盐化合物,正式的化学程式应为NaAI(Si2O6),是属於单斜方结晶系统,常为结晶质至致密块状,结晶大半为粗而短的柱状体,也有呈块状或粒状结晶的,把它剖开,它的剖面常呈八边形,一般有珍珠般的光泽,性强韧,硬度大,莫氏硬度在6.5-7级,比重3.2-3.36,若受重击易断裂,断口的表面呈刺状。辉玉是半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矿物,其不透明的原因,是里面大多含有纤维之故,因此没有全透明的,对光线的反射均匀,其匀润的程度几乎可以说是自身发光。在颜色方面,纯净者为白色,因含有微量的铬(Cr)、镍(Nr),成分呈现翠绿色,若含有钒呈紫色,含铁则呈深绿色,有时近乎黑色。辉玉加热到摄氏1025度即熔化,冷却後变为无色玻璃,低於此一温度,辉玉不受热的影响。
辉玉是玉石中最高级品,通常以大块出现,常作为宝石饰品,呈绿色,然而宝石辉玉的绿色也有变化,由灰或绿斑的不透明原石至鲜艳不透明的孔雀绿色(微浓绿色),或均匀的半透明绿略透出美丽的颜色,略呈暗翡翠色。品质最佳的辉至常以很薄的脉纹出现,这种现象在雕刻中常以浅浮雕方式呈现。通常中国人的最佳绿色饰物,就是佩戴这种品质的薄琱玉石。大片辉玉用於雕刻和巧小雕像,其颜色和色调的范围更宽广。
玉石对於宝石工匠的吸引力,在於其块体相互紧密结合的坚硬构造,它可以视为含有单一矿物的岩石,即一块岩石全部是由一种矿物的颗粒所组成,就像大理石是中方解石矿物所组成一样。但一块辉玉的砾石比大理石坚硬许多,几乎不可能将之劈开,卵石大小的岩石在自然界中不断生成,主要是因为它们易於抗水的侵蚀。辉玉中相互镶嵌的颗粒造成坚硬的结构,即使雕刻很细的形状也不易破裂,同时兼具坚硬与韧性的独特组合,便得辉玉抛光後很细致,光滑细腻温润的触感,令人爱不释手。
硬玉(翡翠)
矿物学名:辉石系。
化学成分:NaAl(Si2O6)。
结晶体:单斜方结晶系统。
透明度:似半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无色,白色,绿色,黄绿色,孔雀蓝浓绿色,黄褐色,褐色,红色,橘色,紫色,灰色,黑色。
光泽:玻璃光泽。
硬度:6.5-7。
密度:3.25-3.36;通常3.34+。
劈裂:无(因为集晶质现象)。
破裂:粗粒至长片状。
光学特性:α=1.640;β=1.645;γ=1.652-1.667集晶质反应。
折射率:1.666-1.680(±0.08),小点读数1.66。
双轴晶系(+),2V=67?。
重射率:0.012-0.020。
多向色性:无。
光谱:翡翠有明显的光谱可用来监别。在4375的位置有一条强的吸收光谱线,4500,4330为弱波段,4375光谱线是硬玉的特徵,但在深浓绿的石材上可能看不见,它有Cr光谱,强线在6915,弱线在6550,6300。
萤光反应:
L W :浅绿色硬玉,无反应至弱白光;SW:无反应。
L W :浅黄色硬玉,无反应至弱绿光;SW:无反应。
L W :白色硬玉,无反应至弱黄光;SW:无反应。
L W :淡紫色硬玉,无反应至弱白光或弱棕红光;SW:无反应。
L W :深色硬玉,无反应;SW:无反应。
X光:浅黄色及紫色硬玉,呈现蓝紫色光。
红外线扫瞄:FTIR3000前後,吸收缝反应可测知翡翠是否经过灌胶处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