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期,有一位名为翁仲的大力士,本姓阮,身高一丈三尺,骁勇无比,无人可敌。当秦始皇兼并天下期间,翁仲奉命率兵镇守临洮,因多次击退外族的侵犯,威振匈奴;任职期间,宫廷内外平安,甚得秦始皇的倚重。翁仲死後,无人可取代,秦始皇为了纪念他特地下诏铸造阮翁仲铜像,置於咸阳宫(在今陕西省长安县)的司马门外,以资纪念。由於铸像十分传神,所以後来匈奴来犯,见到铜像竟以为是阮翁仲仍然活着,此後,人们就把立在宫殿、庙堂或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由此可知,陵墓前置翁仲是始於秦代。翁仲以文武兼备、威武刚勇、保疆卫土、功在社稷,无论生前死後都备受爱戴。至汉朝,人们景仰他的灵验与泽被,也礼请他守墓,相沿成习至今。
在墓道两侧陈列的石雕人像、动物像和神兽像,统称石象生,皆是用大块石材雕刻而成的,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地位身份的显赫外,也具有护卫的意义。墓前石人,後来有个专名,是为翁仲,是墓主生前的侍从,且死者生前必是一名功高武将,由当朝皇帝诏赐「石翁仲」保卫陵墓。
翁仲像的形制,早期都是耸肩、宽袍大袖,双手交叉於腹前,两袖恰在身前构成一大「乂」形,头戴前低後高扁方冠,脸部只雕琢两眼与口,无耳、无眉,鼻形不明显;胡须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刚好垂落两袖形成 的「乂」形上部叉口。尽管外观朴素无华,却焕发着雕功流畅、一体成形的自然神韵。
翁仲通常是一对相向而立的文武将官,文官神情儒雅,居左,武官气势威武,居右,位置不得相混;有趣的是,石人都身穿明代官服,而非清代的衣冠;石兽以石马、石虎、石羊较常见,石马为墓主坐骑,采立姿,鞍绳具备;石虎威猛,有辟邪作用,为蹲势;石羊象徵吉祥,为跪踞,接面朝前方排列,非常有趣。望柱为形如朝上的石笔,竖立於陵墓前,配置在石人、石兽之外。
台湾古墓采用传统闽南形制,基本配置以墓塚为中心,前置墓庭及墓埕。为官者依官品建造大墓,必须遵照「大清会典」的规定,墓前可设立翁仲、石马坐骑、石虎、石羊及文笔望柱,成左右两列守在墓前,甚至还设有墓道碑及碑亭,但是二品官阶以上才可设置翁仲。
位於嘉义新港的王德禄古墓,即配置有翁仲石像,因王得禄生前功绩彪炳,清廷追赠伯爵晋太子太师,赐葬故里;除此之外,目前台湾陵墓配置翁仲者有新竹郑用锡进士墓、苗栗後龙郑崇和墓、金门的陈桢墓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