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是战国时期一代名将

2020-08-14 14:56:00 作者: 纸上谈兵的赵

  但是此时的赵括没有其他选择。他不能再继续走廉颇的路线,因为决策层不允许。一再催促其与秦军进行战略决战。而赵军士兵想必对敌我强弱是最有体会的,他们每天跟秦军对峙,对他们的强盛肯定有亲身体验,而赵国的决策层们远离前线。这个时候如果一再催促军队开展,很有可能会造成哗变等危险的情况,赵括为了贯彻高层的战略意图,只好对赵军的整个指挥系统进行了大换血,并进行了紧急动员。

 

  最后主动出击,在一系列的战役中与秦军血战,极大地杀伤了秦军的机动力量。在出击被包围后,断粮40余天的情况下,保持军队没有投降,没有哗变,这需要多大的军事才能啊。最后组织突围的时候并不是一盘散沙,赵括集中了赵军的精锐部队,分为四队,轮番攻击。采取典型的车轮战术,主攻秦军包围圈的一点。

  无奈赵国没有及时组织国内部队来接应赵括,以至于突围失败。最后全军覆没,但是即使是这样,赵括仍用这只断粮40多天的疲敝之师杀伤了秦将近30W人,己方在激战中伤亡人数基本为15万左右。这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做出来的成绩吗,显然不是。归根结底,长平之战的失败,主要责任是赵国的战略决策层来负。他们在军事上没有及时动员国内的后备力量,和举国支援。反而一再越权指挥军事行动。

9-16052G45919-50_副本.jpg

  犯了大忌。在外交上没有积极斡旋,取得其他诸国的协助。而赵括至少有两点值得去赞扬:1.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在军事上很难取胜的战争,为了自己的名声,不顾国家安危,只有赵括这个年轻人勇敢的挑起了重担。甚至不顾自己母亲的反对。2.在军事实力的劣势下,在高层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自己难以行使实际指挥权的情况下,仍然最大限度的杀伤了秦军的有生力量,使得秦军伤亡巨大,即使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也无法继续攻击都成。这第一点体现的是他的爱国和勇敢,第二点体现的是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有敌无我的战斗气势,赵括真英雄也!

  在我看来,赵括在军事上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被包围后没有及时组织突围,而是在断粮40多天后才在实在无法的情况下组织突围。要知道断粮40天之后的战斗力跟之前可就有区别了。要是赵括能再被包围后组织军队立即反扑,死命突围,很有可能不会全军覆没的下场。

  其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军事常识,以赵括的认知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在等了40多天后才组织突围呢。无非是他对国内高层抱有幻想。他想的一定是,赵国国内不会坐视不管,要么会组织起另外一只有生力量在包围圈的后方向外攻击,与赵括部对拦截在赵部与大本营的秦军进行两面夹击,则秦军必败。另外在外交上如果有任何第三国伸出援手,直接进攻咸阳,则长平之围立解。

  可惜的是赵国国内此时竟然毫无动作。眼看士兵一个接一个的饿死,赵括才明白了,不会有援军来了,只好率领饿了40多天的士兵,拼死决战。但是秦国国内听说已经包围了赵军,秦王亲自到前线,动员前线地区所有劳力直接支援,在物资上更是动用了全国的力量,外交上作出假象,迷惑诸国。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赵括突围只能是无力回天,他只能尽可能的杀伤秦军,以拖延灭国的日期。可惜啊,赵括这样的英雄被肉食者误,最后还弄了个纸上谈兵的骂名被千古羞辱。公道何在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