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何能做到唐太宗都做不到的事情?

2020-10-20 16:26:32 作者: 努尔哈赤为何

  在最初的满文档案中曾有一些描述理想的皇帝和王公的段落。我们在此又发现han(“汗”,即皇帝)之称呼,但更常见的是一个具体的词语:hanniyalma(皇帝本人)。在致中国人(明朝)的一封极尽自我吹嘘之能事的信中,努尔哈赤说:“自汗、贝勒乃至刍荛之丁、运水之妇,祸非外来,皆由自致也。”一直到顺治和康熙朝,满文档案中才开始使用huwangdi(源自中文之皇帝)或abahaijui(天子)来称呼中国的满族皇帝。

  如果我们承认上面描述的早期满族人对于国家和统治者的观念与明王朝的观念不同,或者说,落后的满族人是在更先进的文化影响下形成这些观念的,那么它们来自何方呢?居住在附近且使用类似政治词汇的只有蒙古人。蒙语ulus与满语gurun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而且在13世纪就已面世。

  与gurun一样,ulus可以指人民,不过,蒙语中有一个更精确的词:irgen,它有时与ulus合起来组成一个词组:ulus-irgen。满族人借用了这个有用的词(irgen),组成了一个意思相似的词:gurun-irgen,它是半意译半直译的一个词。

  蒙语可汗或汗(皇帝)的使用也与满族的汗类似。在元代,蒙古人常常把中国皇帝译为汗。它既被用于称呼蒙古帝国的皇帝(yekeMong olulus),又被用于称呼帝国分裂后的大块封地(也称为ulus)上的首领。它被平等地用于称呼蒙古帝王和外国帝王。

  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征服大业,所以,蒙古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普天君王的观念,有专有名词称呼之:g rqan(普天皇帝),或dalai-yinqa an(大海一样大的皇帝)。在16世纪,随着佛教知识在蒙古人中的传播和普及,印度人的佛教法王观念,即转轮圣王的观念为人们所熟悉,转轮圣王或其别名都被用于称呼蒙古帝王,使用得最多的是与努尔哈赤、阿巴亥及林丹汗(1592—1634年)同一时代的那些首领。1616年之前,满族人似乎很少如此自负自大(虽然努尔哈赤肯定很熟悉中国的普天君王观),但在1616年,努尔哈赤自封为“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由此拥有了多民族统治者的头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