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377年的时候,东晋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前秦蠢蠢欲动,有要进攻的迹象,于是积极部署准备防守,当时有名的贤臣谢安总管五州军事,统帅长江下游的兵力,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当时的名将谢玄守卫北方防线,招募当地的百姓,训练精兵,并且选拔了刘牢之等名将为之后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378年的早春,前秦首领苻坚派自己手下的大将符丕等人领军7万正面进攻襄阳,还有其余两路大军将近17万,分三路一起围攻襄阳,慕容垂一举攻下南阳之后就去了襄阳和符丕回合,襄阳守军死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告破,之后苻坚继续进攻,到那时在淮南遭到了剧烈的反抗,谢玄五万精兵四战全胜,击溃了苻坚的前秦大军,前秦不得不退兵。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不满于上次的失败,纠集了百万的大军大举入侵。
东晋的桓冲率兵攻秦,牵制秦军,而苻坚的手下符融带着25万大军作为前锋,先行出击,后面还有苻坚亲自率领的80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前秦先锋先是打下了寿阳一带,然后派手下人去劝降谢石,派去的正是当年的襄阳守将朱序,但是朱序身在前亲心在晋,暗中提示谢石可以趁着前秦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先手击溃他们的先锋部队,否则等到百万大军汇合就回天乏术了,所以谢石主动出击,收获颇丰,击溃了前秦的先锋部队,之后前秦的士气尽失,80多万大军竟然被东晋数万人击溃。
淝水之战谢安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为人面不改色,淡定从容,在面对着恒温的鸿门宴的时候,淡定从容的表示了自己坚毅的态度,使得恒温深受震撼,放弃了杀他夺取东晋政权的机会,后来在淝水之战更是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从容的气度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名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当时正是前秦如日中天的时候,前秦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领土,苻坚为了一统天下,大举侵入东晋,前秦将近二十万的大军压境,围困了襄阳一年之久,终于攻破襄阳,打倒了秦淮之地,谢安没有慌张,不忙不乱的派遣谢玄领兵,击败了前秦军队,振奋了士气。
之后苻坚又带着号称百万的雄师大举南下,欲要一战而决天下,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敌军,很多人都慌了神,但是谢安仍旧不急不躁,一面让恒冲率领的十万精兵牵制秦军,让他们不能全力以赴,另一边又以谢玄为将,带着八万精兵和秦兵正面交锋,谢玄转守为攻,面对着百万大军,反倒是先手出击,趁着主力还没到只有前锋部队到达的时候,一举击溃了秦军的前锋部队,后来更是在淝水河畔用计大败前秦大军,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当前线的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正在和人下棋,面对这场大胜,谢安只是很淡定说了句“前面的小伙子们赢了”就和人继续下棋,直等到下棋的人走了之后,才高兴的手舞足蹈。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自古以来,为将者最大的荣耀就是能够打出一场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然而这样的战役却是极少的,毕竟在硬实力大大落后的情况下,想要用少量的兵力击败远多于己方的敌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这种战役不是你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就能赢的,还要看上天帮不帮你,对手脑不脑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已经说了以少胜多的不易,那么淝水之战为什么能够做到以少胜多,打出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呢?要知道当时前秦可是有着80多万的军士,而东晋只有8万精兵,相差何其之多,如果一拥而上前秦几乎不可能输。但是前秦还是输了,一战输掉了国本,瞬间分崩离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时东晋主战派将士意志足够坚决,虽然兵少,到那时大多都是精锐,作战能力很强,而且指挥出色,准确抓住前秦的弱点果断出击,而且南方人水性比较好,比较适应水战,有着淝水的天险,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作战能力。然而其实真正决定战局的还是前秦自己的失误。
第一,当时才是前秦统一北方之后没多少年,虽然表面上是统一了,但是经过连年的征战,国家的物资储备就不足,内部的统治也还不稳定,这个时候不应该忙于作战,如果能够稳个十几二十年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再去攻打东晋,那么无论东晋战术多好都很难赢。再来苻坚用人不当,战略部署不恰当,长途战线太长,粮草运送麻烦,容易被偷袭,虽然总兵力远远超过东晋,但是真正能和东晋正面打的其实也没有多少,就算稍多也多的有限,不足以形成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