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的爷爷、父亲战死沙场,却没有得到烈士应有的待遇,而本人呢,少年老成,爱读书、爱算卦、不爱交朋友,在杨素的青少年时期,唯一得到他承认的朋友,只有一个叫牛弘的人。因为杨素的优秀,先后得到宇文护、宇文邕以及杨坚的赏识,在职场上,杨素展露了过人的天赋,平定北齐的时候,只是一名合格的战士,到统一南北的战场上,已经是名手握雄兵的儒将。在杨素航空母舰的威胁下,南朝水师失去了征援建康城的先机,十几万南朝守军,在建康城外,被贺若弼统帅的大军分割包围,最后全军覆没,老大陈后主也在韩擒虎的部队到来之后,被擒投降。由于杨素独特的领军方式,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先后镇压江南豪族起义,和突厥骑兵正面冲突也是不分高下,凭借着赫赫战功,杨素官居右仆射,据史书记载,此时处理日常政务的老大,叫高熲,杨素高居排行榜第二名。
网络配图
右仆射(读 ye)是什么官,出来就是老二?在遥远的古代,武艺高强的将领,可以最大程度的决定战争胜负,而在战场上,作为远程攻击的骑射,是高级兵种才拥有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推崇。
所以部门负责人一般就是骑射水平最高的人,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等等,都有仆射这个职位,就是主管的意思。
时代进步了,兵者诡道,大部分部门的仆射渐渐的在官场中消失,除了职位最高的尚书仆射,隋文帝建立三省六部制的时候,尚书省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的机构,主要官职其实有三个,尚书令、左右仆射,但是尚书令一般都闲置。
杨素的官位越来越显赫,威胁最大的,其实是世袭门阀。
在前面介绍的杨坚、杨广专辑里,可以发现,整个隋朝集合两代人,都在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消除门阀对皇族的威胁,就像赵匡胤夺得帝位后,对兵权的把控,正因为他们成功了,所以更懂得这些力量的庞大,庞大到足以改朝换代。
为什么说,杨素对门阀是一种威胁呢?
杨素出生于大家族,却对门阀的感情不深,爷爷杨暄被葛荣俘虏并杀害前,杨暄跟随广阳王元渊跑到并州,准备稳定阵脚,再继续和葛荣作战,但是并州刺史拒绝了元渊进城的请求,并且公布了元渊有谋反的倾向。
导致的结果就是,元渊军队的崩盘,最后元渊带着杨暄等几名心腹,连夜出逃,却被葛荣的游骑抓获。
而这个并州刺史,叫杨津,也是弘农杨氏的一员。
杨素从小性格孤僻,除了牛弘外没什么朋友,一定程度上,也与杨氏家族对他们的疏远有一定的关系。杨素的升职加薪,是因为把一位大人物拉下了台,这位大爷叫苏威,在隋朝初期,被誉为四贵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杨雄、高颎和虞庆则。苏威是陕西武功县大家族苏氏的一员,从小书读的好,有学问,而且又是背靠大家族,宇文护很喜欢,就招他做了女婿,宇文邕亲政后,遭到闲置,直到杨坚当上皇帝,才重新出山,和高熲一起,执掌朝政。这个苏威很有意思,在官场上沉沉浮浮,却是这批人里活的最久的,宇文化及杀隋炀帝那会,有他;李密被王世充打败那会,有他;杨广的孙子杨侗称帝,也有他,最后到了唐朝,李渊和李世民都没有再接受他,最终病死在长安。四贵中的其他三人,高熲的出场次数最多,他的父亲是独孤信的幕僚高宾,独孤信自杀后,高宾得到部下的信任,此后,高熲继承了他的家业,并向杨坚效忠,成为隋朝初期,最倚重的大臣;
网络配图
杨雄来自弘农杨氏,隋文帝初期,进阶广平王,左右卫大将军;
最后一个虞庆则的家族,属于北方传统豪强,祖先来自匈奴铁弗部赫连氏,在北周时就担任开府大将军、并州总管府长史、石州总管,作为与塞外草原联系最紧密的豪门世家,在讨伐突厥的战役中,立过大功。
这四人个个背景深厚,官位显赫,他们就是门阀在京城的代表,曾经隋文帝因为高熲结党营私询问过杨雄,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每天都在皇上的身边办事,如果有结党,我肯定知道,老高是个厚道人,绝对不会干这事,希望皇上不要再相信那些谣言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确实没啥好追究的了,但是杨坚并没有放弃,于是就有了杨素。
在杨坚的晚年,长子杨勇作为名义上的继承人,一直没有得到杨坚最大程度的认可,一个原因是性格上的软弱,杨坚担心镇不住那帮元朝老臣,会是另一个宇文赟,更令杨坚不放心的是,杨勇和高熲等人,已经成为利益上的共同体。
杨勇如果上位,门阀问题肯定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之前做的努力,都将逝去,比如科举制。
虽然这套制度,在之后的所有王朝中发挥着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当时,由门阀构建的权力体系,并不会被轻易打破,选人还是这些老家伙们说了算。
而杨广正是看到了杨坚的这个犹豫,才会主动找杨素结交。
在未来统治者的问题上,就和当初投奔杨坚一样,杨素再次站对了阵营,与杨广正式结盟,同年,杨坚下定决心,改立杨广为太子,四年后,大隋王朝进入杨广时代。
老领导普遍的共识:既然决定接班人为杨广,就要为下一任老板铺好道路。
仁寿初年,也就是杨广成为太子的第一年,杨素代替高熲,成为新一任内阁大臣,官拜尚书左仆射,新一轮的权力移交,正在慢慢酝酿。
隋文帝时期最后的年号,仁寿,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却是整个隋朝历史中,权力斗争最激烈的四年。首先是巩固地位,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和独孤皇后生的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建国初期,杨坚就将这帮儿子,都分封到了边境,不仅可以巩固隋朝统治,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能力,择优录取。老大杨勇第一次被分封到北齐,隋文帝称帝后,一直作为太子,镇守中央;老二杨广,被封为晋王,开始的领地在并州,也就是山西太原,后来作为行军总管统帅灭陈之战,由于江南的豪族叛乱,杨广由并州改镇扬州,最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新一任领导接班人;老三叫杨俊,灭陈之战那会,也是隋朝的主力统帅之一,与杨素一起封锁南朝水道,阻止陈国军队对建康城的增援,同时震慑岭南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