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的很多人物、事件虽然在历史上都存在,但罗贯中都对其进行了艺术加工,已经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军事能力大幅度降低,这是为了突出其“仁德”,为了说明刘备是靠人心取得了天下,而非武力。
周瑜则在演义中变成了一个气量狭小的人物,被诸葛亮生生气死。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算无遗策”。
演义中还有很多人,因为“艺术需要”而或被贬低,或被提高,早已不是历史上的那个人了。这一次,大东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曹魏阵营被黑的将领。
这一位在历史上的战斗大多数是比较平庸的,但其对整个战场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个人便是曹仁。
曹仁在《三国演义》里可谓是逢人便输,徐庶破了他的八门金锁阵,诸葛亮水淹曹仁,周瑜夺了曹仁荆州城,关羽更是让曹仁泡在襄樊城中。曹仁在演义中就没赢过,但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曹仁在曹魏阵营的地位,仅此于夏侯淳。夏侯淳地位高是因为其资历,但是夏侯淳本人的军事能力一般是公认的。夏侯渊善于突袭,曹仁则善于防守。至于他俩的军事水平谁高谁低,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说曹仁善守,并非是说他不会攻击。曹仁率领的是曹魏骑兵,骑兵可是攻击性兵种。另外曹仁在曹操初期,大多是以前锋的身份出征的,前锋可是攻坚的主力。
曹操讨伐徐州陶谦,自己亲率大军攻打彭城(陶谦所在)。曹仁则负责清剿彭城四周的陶谦势力。曹操主力攻打彭城,但若其侧翼受到其他方向的攻击,再被彭城的士兵夹攻,那么曹操或许只能退兵了。
这个时候攻打徐州其他县城的曹仁,其重要性便突显出来。当曹仁攻破了其它县城与大军汇合于彭城,曹操便能安心攻城了,《三国志》也是如此记载的,“(曹仁)还与大军合彭城,大破谦军”。
战争打得是配合,而不是说只要正面硬刚,而不需要其他辅助。曹操围徐州,曹仁则消灭陶谦的其他势力,既能防止他们干扰彭城的曹操大军,也能消灭陶谦的有生力量,一举两得。
在随后与吕布的兖州之战,曹仁依然担当的是保护曹操侧翼的重任。曹操与吕布主力作战,曹仁则去消灭句阳县的刘何等人。正是由于曹仁,曹操才能安心与吕布纠缠,不用担心自己的侧翼。
赤壁之战前,曹操兴冲冲地去接收荆州,结果狼狈而逃。大军北撤前,曹仁留守江陵。曹操对荆州的安排大意是:你守住就守,受不住就撤,我是不会管你了。曹操没了水军,江陵的位置对其来说就真的尴尬了。
周瑜率领数万东吴大军来攻,曹仁在江陵城临时招募,仅仅只得“三百人”,这数据也许做不得准,但曹仁的兵力处于劣势是肯定的。另外东吴在荆州有水军优势,算是主场作战,曹仁不仅是客场,而且还处于下风。
东吴攻打江陵,已知的将领有周瑜、吕蒙、甘宁、凌统,另外还有刘备。刘备既然去了,那么张飞、赵云、诸葛等人或多或少得有一两个吧。这阵容算是三国的全明星阵容了吧。
虽说如此,曹仁仍据守江陵长达一年之久,最后是安然撤退。周瑜也在此战中受伤,回到东吴不久就去世了。周瑜之死多多少少得算到曹仁的头上。
曹仁虽然没有守住江陵,但这是曹操主动放弃的。正如上文所说,曹操没了水军,江陵的重要性远远比不得襄阳(襄樊)。从中原地区往襄阳运输补给也好,率军救援也罢,都十分容易,但往江陵就加大的难度,不如放弃江陵,镇守襄阳。
(曹魏的防守重点历来是东线的淮南,已经西线的关中,中线的襄阳真是不太看重。曹丕时期更是有放弃襄阳的打算)
曹仁最有名的大战便是与关羽对峙襄樊,或者说被关羽围困。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先擒于禁,又斩杀庞德,关羽一战“威震华夏”,曹操简直倾举国之力来抵抗关羽(东线合肥的张辽都被调动了)。
关羽若攻破了襄阳,那么便可以从容进入中原,没了后顾之忧。曹操或许真的需要迁都了。但曹仁挡了下来,无论关羽如何进攻,曹仁一直坚守到徐晃的救援(于禁庞德是第一波救援)。
《三国志》对曹仁的困境,有着直接叙述:“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城池没了粮食是被攻破的前兆,但曹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硬生生地坚守到徐晃的救援,从这一点就看出来曹仁的治军本领。
我认为一位将军的治军本领如何,不在于顺境的时候,而在于困境。当全军处于困境,能否维持住大军军心不散,才是评价一个将军的“真本事”。
曹仁的诸多战役或许显得窝囊,被周瑜打,被关羽围。周瑜、关羽的能力是得到大家认可的。曹仁在江陵之战能与周瑜打得难解难分。襄樊之战,曹仁被关羽围困,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仍能坚守城池,这足以说明了曹仁的能力。
两次大战,曹仁都是处于劣势,虽让人觉得窝囊,但对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襄樊之战拖住了关羽,给了曹操调兵遣将的机会,也给了东吴偷袭关羽后方的时间。
若关羽打进了中原,那么孙权估计就是从淮南进兵,而不是抄袭关羽后路了。对东吴来说,淮南的重要性要比荆州大得多。
周瑜、关羽这两位的去世,都跟曹仁有关。张辽是曹魏阵营中唯一进入武庙的人。但我认为曹仁的能力至少不比张辽差,或许是他的战绩不显,或许是因为他姓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