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入曹营为何一言不发?诸葛亮说明了真相!

2022-09-03 09:07:21 作者: 徐庶入曹营为

  诸葛之言说明真相

  《三国志诸葛亮传》: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徐庶的好友,与他一起投曹)官职都不太高,感慨道:“难道是魏国的名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看似是诸葛亮替二人打抱不平,埋怨曹魏不重用人才,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曹魏和蜀汉的人才现状:曹魏人才济济、蜀汉人才凋零。像徐庶与石韬之才能,到了蜀汉,会高官厚禄、大用重用;而在曹魏,比之更强的能人比比皆是,量才适用,这二人得不到重视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徐庶在曹魏为官近30年,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个主君,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委实说不过去,从他没有弃官而去和劝进曹丕这两点来看,推测其也是热衷名利之人。

  在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的才能,并不能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阵营脱颖而出,而是被众多天才所埋没,因其位卑言轻在朝堂内政、军事等大事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在正史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大事。

  仅仅是封了个不大不小的闲官、诸葛丞相替其抱屈(沾了诸葛亮的光)和默默无闻的死去被史书一笔轻轻的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