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的“威”字是否名副其实?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接下来跟着中国知识网小编一起欣赏。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西汉)刘安《淮南子》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来说,有一件大事不能不提,这件事就是田氏代齐,又称田陈篡齐。
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周武王时期被分封的齐国自改换了门庭,自此姜子牙留下的姜姓吕氏正式退出了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齐国卿大夫
按理来说,齐国的大当家都换了人,齐国人民至少该有点不适应才对,结果让所有人都失望了,百姓不仅没有不习惯,还觉得田氏当家比吕氏当家要好的多。
原因就是在于,田氏在齐国的这几百年的蛰伏,早已经通过施行仁政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正如齐国的晏婴所说: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而田齐的政权传到齐威王已经是第四代国君了,齐威王原来只是侯爵,但是在公元前334年,齐国和魏国在徐州相王,自此齐国名正言顺有了王号。
那么本不问政事的齐威王为何会得到“威”的谥号呢?其实不仅因为他善于纳谏。
齐威王
齐威王又是如何“一鸣惊人”的呢?原来他整顿吏治,只需一口大鼎足矣,别急,关于齐威王的故事,我们慢慢说。
齐威王的“威”。
谥法曰: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但是齐威王即位之初,简直是一个不问政事的庸主,能称得上”威“的这三点,他一点都没占。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
齐威王
意思是,齐威王继位第一年三晋攻占了灵丘,第六年鲁国攻入了阳关,晋国打到了博陵,第七年卫国占领了薛陵,第九年赵国占领了甄,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就连卫国、鲁国这样的小国都敢攻打齐国,足见齐威王即位之初的昏。
不过,好在齐威王有一点好,那就是能听见去别人的意见,当邹忌扛着琴前来劝谏的时候,齐威王就幡然醒悟,开始励精图治,并且任用邹忌开始在齐国进行改革,而接下来齐威王还任用田忌和孙膑,打了两场漂亮的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齐威王总算与”威“字挂上了钩。
齐威王的”一鸣惊人“。
当齐国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位并不喜欢朝政的主,再一次撂摊子了,并且把自己以前的爱好全部”捡“了回来,比如彻夜饮酒唱歌,比如猜谜语,再比如听音乐,群臣又不敢进谏,这时候淳于髡站了出来。
他对齐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意思是说,大王我们齐国有一只大鸟,就在宫中,三年了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孙膑和田忌
齐威王一听,知道淳于髡是在用大鸟比喻自己,想也没想,就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接下来齐威王还真为齐国臣民乃至历史表演了一番究竟什么叫做一鸣惊人,《史记》记载: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
意思是召来了七十二位县令,重赏一个,诛杀一个,然后集结士兵对外征战,诸侯停了都大为震惊,纷纷把抢夺齐国的地给还了回去,但这只能算是对外的一鸣惊人,他整顿吏治,手段更是没得说。
齐威王的”鼎煮佞臣“
当齐威王不问政事时,虽把大权交给手下的卿大夫,但齐威王有事没事还是要听一下群臣的工作报告,这不年终总结又开始了。
齐威王召集了所有卿大夫,为得就是选出本年度的最佳员工,但有资格被评选的只有齐威王指定的两个人,一个是即墨大夫,一个是阿城大夫。
齐威王
当所有官员都上朝的时候,看见了朝堂之上放着的大鼎,并且鼎中还滋滋冒着白烟,纷纷疑惑不已,但转眼一想,这可能是齐老大给炖的参汤,慰劳大家辛苦了一年,想到这,大家却都盼着选举赶紧结束,毕竟天那么冷。
没多久,齐威王就上朝了,他也没客气,上来就说,支持即墨大夫的站左边,支持阿城大夫的站右边,等到投好票的时候,齐威王更加没客气了,直接把阿城大夫和支持他的人,全都丢进了煮好水的大鼎里,给烹杀了(《史记》记载: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
其实齐威王早就去考察过了即墨城和阿城的治理情况,结果即墨城一片欣欣向荣,而阿城却一片萧条,齐威王经常听到有人美誉阿城大夫,也是因为此人只会投机取巧,贿赂齐王身边的人,自此之后,齐国吏治为之一新。
本不问政事的齐威王为何会得到“威”的谥号?不仅因为他善于纳谏,还因为此人治理国家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虽然他为政前期并不是兢兢业业,但经过劝谏之后,也都听取了臣子的意见,而加以改正,此等君主,亦可以称之为明君。
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整顿吏治,只需一口大鼎足矣,他对贪污腐败、混淆视听的官吏,毫不手软的就烹杀,足见齐威王之魄力,又加上齐威王任人唯贤,任用孙膑、田忌等人,一举奠定了强齐的名声,一个“威”字,倒也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