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孙传庭是被谁杀的?为什么说“传庭亡而明亡矣”?

2022-09-09 01:39:59 作者: 明朝大将孙传

  明朝大将孙传庭是被谁杀的?为什么说“传庭亡而明亡矣”?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明朝末年,面临着国家的内忧外患,除了有那些只会跟皇帝哭穷,实际上自己屋子里满是钱财的臣子,却也还是有忠心于明朝,宁愿为明朝战死的士兵大将们。孙传庭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因为不满意魏忠贤专权,所以干脆弃官,但后来又受到重用,不过孙传庭最终还是死在了战场上,那又是谁杀了孙传庭呢?

image.png

  孙传庭是明朝末年镇压农民起义的将领,他带领的秦军不仅击败过高迎祥和李自成,还为保卫明朝社稷的安稳做出巨大的贡献。孙传庭的一生打了无数次的胜仗,为何最后会被手下败将李自成打败以马革裹尸的收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孙传庭的死呢?

  孙传庭,字伯雅,又字白谷,出生于1593年。孙传庭是明朝的军事领将,放在明朝,其主要成就就是击败了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还有斩杀农民义军猛将陈可新、谢君友等。孙传庭于1619年中进士,在永城当知县。次年,孙传庭入京任职吏部验封主事,然后再次升职为稽勋郎中。但因对魏忠贤专政不满,两年后便放弃自己的官位回到了家乡。1635年,孙传庭再次授命高升,任职顺天府府丞。1636年,孙传庭主动提出担任陕西巡抚,前往负责剿灭农民军。同年,孙传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与高迎祥激战四天,高迎祥被生擒。1638年,孙传庭再次击败李自成,但是此时清军攻入长城,孙传庭只好回到京城进行防御,因此给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

  1639年,因杨嗣昌的弹劾,崇祯帝怒将孙传庭送入监狱囚禁。一直到1642年,崇祯才再度任用孙传庭收拾烂摊子,授以陕西总督一职。但是当时的李自成农民军已日益强大,最终开封被李自成占领,孙传庭决心死守潼关。1643年,孙传庭任兵部尚书出兵潼关,直到战死。

image.png

  1643年,孙传庭被崇祯封为兵部尚书,让他带兵出战潼关。其实孙传庭出战前就知道自己此行必定凶多吉少,但是他出行前说:大丈夫难道还要再次入狱吗?可见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守卫潼关了。当时的潼关因之前的战事留下了后患:瘟疫横行、粮草又不足,兵马战斗力薄弱,这些情况对孙传庭而言是危险的。所以孙传庭到潼关后,先是带士兵们修整武器,然后开始囤积粮食,当时改良了火炮进行应战。

  但是李自成当时已经是个久经沙场的人,而且农民军日益强大,当初败在孙传庭手下的李自成军队已脱胎换骨。李自成带领农民军一路打到潼关,将孙传庭的帅旗缴获后更是士气高涨,孙传庭决心在潼关迎战农民军,最终以惨败收尾,孙传庭在这次潼关之战中不幸战亡。但是由于孙传庭的尸体无法找回,崇祯帝一直怀疑孙传庭是逃跑了,一直不对孙传庭进行追封。孙传庭的一生功绩主要在镇压了多达数十次的农民军起义活动,可惜是以马革裹尸的结局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孙传庭的死,很多人觉得崇祯也需要付一定的责任,不过这也不能怪这位末年皇帝,因为英雄的末路往往是他所处时代的必然。

  孙传庭是明末名将之一,关于他的评价,明史中是这样评价的“传庭死而明亡矣”。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今天宋安之来以另一种角度来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为什么说孙传庭死就意味着明亡呢,因为孙传庭之死意味着明朝最后忠心的武将集团对于崇祯帝的彻底失望,加上文官集团中利欲熏心的东林党就等着当新朝的从龙之臣。等于是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彻底抛弃了以崇祯帝为代表的朱明王朝。

  孙传庭因为崇祯帝的瞎指挥而战死,结局是什么呢,是崇祯认为他诈死潜逃,都没有给予赠荫。自卢象升因为朝廷党争无奈战死以后,大明最后的忠心大将孙传庭也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从此天下将士彻底寒心。

  所以明朝276年,拥有最后忠心的武将集团是彻底寒心了,忠心耿耿的不得好死,贪赃枉法的却安然无恙。

  因此在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率领着一群乌合之众进逼北京之时,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并且点名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等人,结果这些人都是阳奉阴违并没有前往勤王,因为他们知道忠心耿耿都是不得好死,还不如见死不救呢。

  唯一动身的吴三桂磨磨蹭蹭的走到了大概唐山一带,北京就被攻破了。也不知道是吴三桂故意的还是因为要带着所守城市的百姓而拖延了行军。

  唯一率兵勤王到达的唐通,还被崇祯帝派太监架空。

  崇祯一朝十七年换了五十位内阁首辅,北宋自宋太祖到宋哲宗一百多年也就是仅仅五十一位宰相,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由此可见朝廷之乱。

  崇祯对于大臣和武将也是多疑并且苛刻的,固然大臣与武将中有败类。但崇祯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苛刻甚至大开杀戒,相当于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使武将集团与文官集团彻底与崇祯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