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鞭尸掘墓,为什么后人还是对其尊重有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伍子胥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此人一生忠直刚正,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美名,包括端午节吃粽子,除了主流的纪念屈原一说之外,也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但伍子胥为什么没能成为端午纪念的主流?这与他为人太过刻薄有关,特别是他在率领吴军,打败楚国,报仇之后,对楚平王的鞭尸掘墓行径,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还要从伍氏家族与楚国的关系说起。伍家在楚国一直很有名望,当年伍举配合霸主楚庄,让“一飞冲天”的大鸟展翅翱翔,伍举的后人伍奢辅佐楚平王,他一开始当君主还有模有样,可私生活实在无耻荒唐,为儿子娶来秦国公主本属正常,可楚平王一见儿媳漂亮,便偷偷纳入自己之床,这个秦女如同当年的卫国宣姜,从此做了楚国太子建的后娘。楚平王开始对自己的儿子有所提防,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也被视为同党,果然伍奢最后被陷害进了牢房。
楚平王打算斩草除根将伍氏杀光,便命令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员和伍尚:如果你们乖乖认罪服绑,你们父亲的罪过可能会得到原谅,兄弟俩明知此去是给父亲陪葬,可也不能怕死贪生四处流浪,经过一番艰难的选择和商量,伍尚决定自己放弃抵抗,尽孝心陪在父亲身旁,又让弟弟伍员远走他乡,以伍子胥的坚韧倔强,一定能逃到其他国家借兵调将,以便回攻楚国报仇算账,兄弟俩从此各奔一方。最终伍奢伍尚毫不意外命丧,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也无比悲壮,楚国的追捕让他难以躲藏,到处都是通缉他的画影图像,很难顺利闯出楚国边疆,再加上全家被灭带来的哀伤,据说伍子胥一夜愁得白发苍苍,好端端的青年英雄英姿飒爽,最后竟被逼成了须发皆白的老丈!
即使这种传说有些夸张,也可以想象伍子胥的绝望悲凉,但一夜白头也算是遇难成祥,因为这是一层天然的伪装,如此混出楚国也算是天理昭彰。经过一路艰辛的波折飘荡,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的土地上,要说吴楚之间本就经常碰撞,吴军是帮助伍子胥的合适对象,可以说对楚国向来怒火满腔,吴国提起楚国就斗志昂扬,再加上伍子胥擅长带兵打仗,所以他顺利地走进了吴国朝堂,然而他虽屡次请吴王僚帮忙,可吴国始终没有发兵意向,伍子胥最后才弄清了真实情况,只要帮公子光实现“篡位”的理想,这位新吴王才会给他信任与嘉奖,就是他需要的兵马和刀枪。
猜透了公子光这种心肠,伍子胥开始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勇士专诸如愿以偿,从此专诸的家人由公子光供养,平民得到如此丰厚的奖赏,让专诸的豪情彻底释放,一定要让吴王僚被刺身亡,哪怕是被吴王僚的侍卫剁成肉酱,自己也要帮公子光夺回家邦,这股决心在专诸心里已无可阻挡。
想要成功将吴王僚杀掉,也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目标,如果计划不够谨慎周到,凭借贴身的护卫保镖,吴王僚万一能侥幸逃跑,那公子光就成了窃国大盗,他自己反而会性命不保,因此周详的计划比什么都重要,最终决定让专诸苦练烹调,因为吴王僚对吃鱼很有一套,等专诸将鱼烹制出极为鲜美的味道,公子光便请吴王僚入府品尝佳肴,专诸拿做好的雨身当“剑鞘”,锋利的短剑在鱼的肚肠里藏好,因此才有了鱼藏剑或鱼肠剑的名号。
等到专诸端着鱼盘靠近吴王僚,使出了稳准狠的毙命杀招,迅速出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此突然使吴王僚没机会脱逃,恐怕都来不及一声惨叫,便在血泊中轰然栽倒,反应速度超越了众侍卫的大脑,吴王僚死后他们才感到不妙,公子光的府宅只剩下一阵喧闹,专诸最终也死于乱刀,风平浪静后全尸已很难寻找。公子光终于如愿身披王袍,吴王阖闾正式拜祭了吴国祖庙,从此掀起了春秋时代最后的风暴。为伍子胥报仇,既是对这位“功臣”的回报,更是吴国挺近中原的迫切需要。而促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竟然只是楚平王一时色迷心窍,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可见,伍子胥早年遭遇如此之惨,为了报仇付出如此之多,他对楚平王的鞭尸掘墓行径,虽然有些过火,但也是怒火长期压抑,终得释放的结果。所以说,这个性格刻薄,做事过火的人,还是值得同情的,自然也会得到后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