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为什么会被曹操嫌弃?他到底为什么这样愤怒的活着?

2022-09-13 21:31:52 作者: 祢衡为什么会

  被曹操嫌弃的处士祢衡,怼天怼地,他到底为什么这样愤怒的活着?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什么是处士?祢衡又为何被称为处士?“士”取名士之意,“处”取处子之意,合起来就是“未进入仕途的名士”。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流传里面,一个没有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则可称:处士。可见祢衡虽然纵横多年,却不受待见,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image.png

  祢衡,出生在冀州平原郡的一个平民之家。生于173年,死于198年。他出生于汉末,11岁时,见黄巾起义,此后十余年间,这群因饥饿造反的信徒至10万之众,搅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16岁,见当朝天子汉灵帝去世,孩童刘辨登基,外戚何进拜大将军,西园军将领袁绍围皇宫,宦官张让挟持皇帝出逃,军阀董卓率军控制首都。国将不国,满目疮痍。

  从孩童到少年的祢衡都看见了。

  历史走到汉献帝的兴平年间,21岁的祢衡避难荆州,那时候,权贵尚且朝不保夕。建安初,流亡到许昌,20出头的年纪,尚有少年的一腔孤勇和血气方刚。一身才华怎能不匡扶乱世?于是到达颍川时,做了块名片,现实给了少年第一记耳光,当名片上花里花俏的字迹都被时光冲走后,少年仍未找到落脚处。

  后汉书里这样写道:“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剌,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天下之大,总有少年的容身之处。他来到许昌,几年后曹操将在这里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曹操的一切正在谋划,各方贤才汇集此地。有人看到才子祢衡落魄,问:“去陈群、司马朗那落脚如何?”

  陈群,出身颍川陈氏,当地望族,当时他在刘备麾下做事,后在曹操麾下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死后配享曹操庙庭。

  司马朗,当时担任治书御史,正准备携妻儿回家救助灾民,后来任曹操的丞相主簿,一生征战无数,最后因探望麾下士兵病情,受传染而死,死后封昌武亭侯。

  当时,大家都还年轻,初露头角而已。祢衡回答那人:屠夫而已,看不上。虽然两人与杀猪的完全没关系,但我似乎可以透过重重的故纸堆看到自负才华的少年目空一切。他也许认为,作为不世出的天才,一定得找一个堪比尧舜的君王。如果他再生得早一些,遇上汉武帝刘彻,如果生得再晚一些遇上唐太宗李世民,或许两人都可以满足他对于君王的所有幻想。于是祢衡顺势对天下才子点评一番。问:“荀彧怎样?”答:“脸长适合吊丧。”

  再问:“赵融何如?”答:“吃货一个,当厨师长可还行。”我思来想去,作为一个政界文坛新人他凭什么如此狂妄?博出镜率吗?并不是。他是真心认为这些人不如他,后来孔融为他作《荐祢衡赋》,你就可以知道,他才华横溢,绝非虚言。

  生逢乱世,得遇明主

  才子即便在乱世仍是才子。他遇上40岁大叔孔融。此时他已不是4岁让梨的小孩,而是40岁主持一方政治的文臣。孔融与祢衡一见如故,便结为忘年交。面对这位长辈,祢衡的姿态仍很高傲,才子大多有点恃才傲物,特别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可以凭借才华名垂青史。所幸孔融并不计较这些,为他写下《荐祢衡表》,说是他的伯乐不为过。古代的大臣们上书皇帝常会写表,一种文体。在乱世将起的年代里,孔融以一篇《荐祢衡表》为这种文体树下了一个标杆。

  来看看在这篇表里,孔融写了什么。“淑质贞亮,英才卓跞”说他有才华,“志怀霜雪,忠果正直”说他性格耿直,“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霓”说他气度不凡,超凡脱俗。我一度怀疑这篇《荐祢衡表》对祢衡夸上天的形容助长了祢衡的恃才傲物,成为他死亡因果链上的第一个因。算来此时距离祢衡的死亡,还有5年。

  曹操看到这篇文章,文采斐然,用词严谨,再看到“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结尾一句堪比《出师表》里的“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当时,曹操正缺人才,顺势答应见见祢衡。

  曹操派人找到祢衡,告诉他,你即将被起用。祢衡不满,他认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型是君主以周公吐哺那样的低姿态来请求自己为他办事,因为这样才算得上主君的诚意。祢衡也就拒绝了曹操:“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祢衡成功激起了曹操的第一重愤怒。曹操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必须礼尚往来。宴会上,他派人叫来祢衡击鼓。让读书人击鼓,是当权者对读书人的戏弄。我有治世之才,你让我击鼓?

  当天宴会上,祢衡没有穿击鼓队制服,曹操手下一小吏呵斥,“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意思就是不换制服,你怎么敢就这样进来?言下之意这可是达官贵人们的宴会,你一平民......

  祢衡暴脾气上头,脸上笑盈盈。面不改色将身上衣衫尽数褪去,再面不改色将击鼓队制服穿上。面色平静,甚至还可以微笑。众人目瞪口呆。

  曹操面子上挂不住,笑呵呵打了个圆场,“本欲辱衡,衡反辱孤。”毕竟大家都看着,也不能突然就做梦杀人。这是祢衡第二次激怒曹操。

  后来孔融来调解,祢衡答应去道歉,曹操也很高兴,正缺人才,能用则用。

  祢衡来敲门,曹操手下将门打开,发现一大胆狂徒拿着三尺棒槌,捶地大骂。祢衡很愤怒。他对自身情绪的发泄和阮籍不一样,阮籍是路遇穷途而哭,其实两者原因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祢衡第三次激怒曹操。

  曹操说:“杀你如杀鸟雀”(“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当即将他遣送出营。将他打发去刘表那。祢衡不会想到,自己错过了一个他人生中最宽容的上司。

  祢衡并不是真的有神经病,而是这样一个才子,受不了别人的侮辱。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在遇到轻视时会做什么?大骂?走开?祢衡选择了更激进的方式,他的高度自尊不允许受别人的轻慢。

  离开曹营,曹操让众人来相送。众人常常被祢衡骂,心里不服。送行时或躺或卧,于是祢衡大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