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让慈禧改圣旨的五品官员!他是怎么写奏折的?

2022-09-18 14:05:33 作者: 一个能让慈禧

  一个能让慈禧改圣旨的五品官员!他是怎么写奏折的?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站住!出宫干什么?”“干什么?奉慈禧太后之命,送礼物到醇王府,为皇上的额娘、太后的亲妹妹祝寿!”“把门照拿出来看看!”“没有。”“没有门照就不能出宫!”“你好大的胆子,慈禧太后的东西你们都敢不放行,想造反吗?”“你不要吓唬人!没有门照如何证明你奉的是慈禧太后的命令?”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紫禁城午门,太监首领李三顺带人奉慈禧太后之命给其亲妹妹送生日礼物,谁知忘记办出宫的门照,宫门守卫玉林等人不予放行。

  按照清朝内宫制度,太监宫女出宫,无论公私,均需办理门照,上面详细写明所带物品,再请午门放行。

  李三顺之前和宫门守卫就闹过不愉快,仗着是奉慈禧太后之命出宫,既然忘记办门照了就索性不办,想借太后的权威杀杀守卫的威风。

  “我李三爷在养心殿服侍太后多年了,你们难道不认识?”

  “卵子都没有,你也配爷们儿?哈哈。”

  “混账东西,你敢骂爷们儿?”

  争吵还在继续,玉林一句嘲笑的话语彻底激怒了李三顺,双方准备动手了。

  玉林见势不好,心里准备放行,但还是顺势问了一句:“盒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打开盖子让我看看。”

  李三顺听后心生一计,于是把盒盖打开道:“喏,寿桃。”

  出于好奇心,玉林移步向前去看,只见李三顺伸出一只脚,玉林冷不防一个趔趄,将寿桃打翻在地,顿时吓得脸色煞白。

  “你这狗日的王八羔子,把太后的礼物弄坏了,看你如何赔!”

  “你这狗日的,敢阴我,看我不打死你。”

  玉林被绊倒,还打翻了太后的东西,顿时怒火冲天,带着手下和李三顺等人就打了起来。

  “你阻挡太后的礼物出宫,又毒打太后身边的人,罪恶滔天,给我等着瞧!”

image.png

  02

  李三顺回到慈禧太后的住处,慈禧太后正和慈安太后聊天。

  只见李三顺向慈禧太后哭诉说:

  太后,我刚刚奉您的命,挑着您给醇王福晋的生日礼品出宫,午门守卫玉林要我拿出门照来。

  我客气地对他们说,办门照的人睡午觉了,这是太后送给醇王福晋的,您就免了吧!

  玉林板起面孔说,太后的也不能免。

  我说那请先放我出宫,下午再给补一张给您。

  玉林说,打开盒子让我们检查。

  我说都是太后御膳房做的吃食,不要检查了吧。

  玉林又说,太后送的也要检查!

  我不同意,怕灰尘弄脏了食品,玉林走上前来抓着我的手要我揭盖子。我不肯,于是他们就打我,还一脚踢翻了食品盒,踢翻了后还踢了三踢!

  李三顺并没有如实的讲事情的经过,而是捏造了一些情节,以此来激怒慈禧太后。

  果然,慈禧太后听完之后雷霆大怒道:“反了!反了!传我旨意,把那几个午门守卫统统抓起来,立即斩首示众!”

  一旁的慈安太后听了之后也是比较生气,但是对李三顺的话有所怀疑,现在听到慈禧太后要将午门守卫立即斩首,觉得决定太过草率.

  于是对旁边的太监说;“玉林等人欺人太甚!你到内阁去传达我的旨意,要他们以皇帝的名义拟旨,命刑部立即拘捕午门守卫玉林等人,从严查办!”

  说罢便安慰慈禧太后去了。

  几天后,经刑部审讯上报,最终由慈禧太后决定,守卫玉林等人一律革职发配到黑龙江充当苦差,遇天下大赦而不赦,对太监李三顺则没有任何处罚。

  03

  对宫门守卫处罚之重,对太监偏爱之深,令满朝大臣不仅意外,还愤慨。

  连日来,满朝官员纷纷私下议论:明明是太监理亏在先,为何只处罚守卫一方?

  守卫盘查乃是职责所在,即使出现殴打之事,也不可以处以如此重的惩罚。

  革去职务已属不轻,加之发配边疆充当苦差、遇赦不赦,这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了。

  奉行职守的遭到严惩,违反宫禁的反倒无事,今后谁来遵制,谁来守责?

  这叫人如何服气?

  然而,这个处罚决定背后的原因很明显:李三顺是奉了慈禧太后之命出宫的,打狗得看主人,玉林等人年少不知此中利害关系。

  满朝文武大多明白此中的奥妙,虽嘴上打抱不平,但都不想在慈禧太后的气头上触她的霉头。

  但是,翰林院有几个书呆子与众不同,他们敢于顶风逆浪,要为公理去争斗一番。

  翰林学士陈宝琛上奏进谏道:护军稽查无大错,太监仗势欺人应受到惩罚,太后皇上要谨防由此而滋生的太监干政弊端。按照大清律例,就算是守卫无故打了太监一顿也不应该有此惩罚,如果不顾律令乱处罚,天下之人肯定会失望的。

  奏折送上去慈禧太后不予采纳,石沉大海。

image.png

  04

  此时任五品官的张之洞也非常关注此事,他从内心里和大多数文武大臣的观点一致,认为这件事主要错在太监,对宫门守卫的处罚过重,可能还会造成太监干政的严重后果。

  张之洞一开始还寄希望于慈禧太后怒火消除后自己慢慢醒悟过来后,自己慢慢弥补过失。

  这种期盼落空之后,他又恳切地盼望有地位崇高的人出来上奏点拨太后,可没想到也是石沉大海。

  于是他仔细思考其中的原由,自己准备上奏进谏。

  张之洞明白,之所以对守卫处罚如此之重,是因为守卫不给慈禧太后面子。

  自己首先要明确目的,就是让太后收回成命,从轻处罚守卫,并给参与斗殴的太监以惩处,不要让太监有得势滋生非分之念。

  只要这个目的能达到,手段是可以灵活的。

  太后死要面子,决不能有半点批评她的意思,这是首要。

  其次,太后眼下最恼火的是守卫,若是一个劲地为守卫辩护,则反而会更令太后生气,一旦恼羞成怒,坚持要按她说的办,那就毫无办法了,总不能为几个守卫而死缠着太后不放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