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的灭亡李煜背了“黑锅”吗?李煜的”黑锅“背得不冤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江南地区的割据政权,鼎盛时期疆域约7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综合实力仅次于占据中原地区的后周(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然而,作为五代十国中的“老二”,南唐的表现却没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悍,在同后周(北宋)的几次较量中,南唐的表现只能用弱不禁风来形容,最终于976年被北宋攻灭。
一个国家的灭亡,统治阶层难辞其咎。南唐后主李煜作为统治阶层的最高领导人,自然要负最主要责任。
许多人在谈及李煜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就会联想到他写的那首“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其中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不可否认的是,李煜才华横溢,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帝王之一。然而,李煜的治国能力却只能用拙劣两字来形容,他之所以会成为亡国之君,完全是咎由自取。
有人可能会认为,李煜继承皇位的时候,南唐已经遭到后周的重创,把亡国的“黑锅”全扣到他头上似乎不妥。不过,夜读史书却认为,李煜背这口“黑锅”其实一点也不冤。
公元961年,南唐元宗李璟去世,他的第六子李煜继承国君之位,史称南唐后主。当时的南唐不仅已割让了江北大片领土,还要定期向北宋纳贡,因此国力已远不如当年。然而,拿在李煜手中的虽然不是一副“好牌”,可刚刚建立的北宋(960—1127年)也同样面临重重困境。
当时的北宋占据着中原地区,它的北面是强大的辽国,以及在辽国保护下的北汉政权。它的南面是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诸多割据势力。虽然北宋的实力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排在第一位,但其地理位置却注定了它被敌国环绕。此外,比外患更严重的是北宋皇帝赵匡胤还面临着严重的内忧问题。
北宋的前身是后周,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的江山,虽然后周臣子们表面上都信誓旦旦地承诺紧密团结在赵匡胤周围,但内心里其实并没那么服气,毕竟赵匡胤得国不正。因此,北宋的实力看似强大,但内忧外患问题比谁都更严重。南唐此前虽遭重创,但其根基仍很扎实,作为五代十国中的“老二”,如果它能充分利用北宋的这些劣势,对其进行牵制,那么最终将由谁统一天下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在三国时期,曹魏实力最强。但蜀汉和东吴结成的联盟却足以抵御曹魏入侵。北宋建立之初面临的形势远不如当年的曹魏,可是擅长诗词歌赋的李煜却在政治方面表现得近乎于一个白痴。他完全没有想到去联合后蜀、南汉等势力共同抵御强敌,而是一味消极等待,对北宋表现得极为恭顺。他似乎以为只要谦卑地喊赵匡胤几声“爸爸”,赵匡胤就会对他网开一面。可事实上,赵匡胤的想法却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长达十四年的执政生涯中,李煜除了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外,其他方面则完全乏善可陈。他眼睁睁看着北宋从动荡到稳定,又眼睁睁看着北宋相继攻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等他意识到危险已近在眼前的时候,他周围已经再也没有可以联合的力量了。
公元974年,北宋出兵攻打南唐。此时的北宋兵精粮足,锐不可当。而南唐仍守着原先的“一亩三分地”,实力甚至还不如李煜在位之初。因此,这场战争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纵观整个过程,南唐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如果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主持南唐朝局,结果必不至于如此。李煜的致命错误就是他一直采取消极等待的策略,导致南唐和北宋本已存在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不仅让南唐丧失了所有机会,也让自己和妻儿都成为了赵氏兄弟(赵匡胤、赵光义)的“战利品”,结果只能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