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颛顼与共工战争、宗教改革、玛瑙等的关联,证明他是历史人物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后人认定颛顼是历史人物,是因为他生前的事迹之中,有历史人物的活动记载。
比如,颛顼的“文治”和“武功”成就。
文治成就之前文章已经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他的“武功”有两项:
第一,战胜“共工”部落。
第二,对“九黎”部落宣扬教化,禁绝信奉巫教。
那么,颛顼战胜共工是怎么一回事呢?
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轩辕氏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在颛顼成为大帝之后,共工纠集了心怀不满的各个部族的酋长,共同反对颛顼。这些部落推选共工为盟主,向颛顼展开攻势。
颛顼得到共工来攻打的消息,快速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
颛顼召集四方诸侯快速来支援;然后动员部落的一切力量,亲自挂帅,率领战斗人员前去迎战。一场杀戮开始了。在战斗的过程中,四面八方来增援颛顼大帝的部族越来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落被杀得打败而退。
共工被追到西北方向的不周山下,身边的部族人数已经不多。可是,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其实,这座大山是传说中的一根撑天巨柱。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着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这就是据文献记载的情况: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矣”,瞧上去完全是一场天神的战争。根据后人的研究,如果摈弃神话的成份,这应该是对于水有着很深了解的共工,很可能是不顾一切地利用治水积累的经验,借用洪水来向颛顼帝进攻。因而,文献有记载“共工振荡洪水,以薄空桑”。其中的“空桑”,是《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说的颛顼“实处空桑”之地,在帝丘西南。
所以,上述记载反映了共工曾利用洪水冲淹黄河故道西南的空桑沃野。共工一族引水冲淹空桑,造成了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使得这些部族留下了心理上的恐怖创伤,于是,就给后世留下“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天塌地陷”的强烈记忆,并且以神话的形式口口相传的流传了下来,最后被后世以文字记载。
尽管如此,共工一族并没有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共工一族制造水患的行为受到历史的长期谴责。因此,还留下历史的教训:“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昔共工弃此道也……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祸乱并兴,共工用灭”。 虽然对于共工当时的作法只有模糊的记忆,总结得也并不太准确,但对利用洪水“以害天下”的谴责态度则是很明确的。【本文原创,“云旗神高”发布“百家号”。谢绝转载】
颛顼与共工之战,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颛顼与共工分别是黄帝和炎帝的后裔,总的来说,在炎黄时期,就已经同属于一个联盟的部族集团了。战争的结局如同黄帝和炎帝往昔的坂泉之战,胜负双方都留在同一个部落联合体中。共工战败之后,被颛顼取代了“伯九有”的地位,共工则“伯而不王”,颛顼大帝的帝位因此而更加的稳固了。
以上是颛顼与一大事件的关联。
关于颛顼的宗教改革——
传说在轩辕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
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绝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所以,颛顼统治的地盘不断扩大,北到黑龙江,南到岭南。东到东海一带。
颛顼的宗教改革,对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是颛顼与第二大事件的关联。
后人在研究中发现,颛顼与玛瑙和美玉有着不少的联系:
1、对于颛顼头饰描绘的研究发现:颛顼是一位头戴玛瑙和美玉饰物的大帝!
2、,颛顼在战争中使用的箭头,是用玛瑙制成的箭镞,用此作为杀手锏打败强敌共工。
3、他的葬身处是“医巫闾山”,即《尔雅》中记载的“医无闾”,与玛瑙和美玉有关。
玛瑙古称“夷玉”、“珣玗琪”。
从“夷玉”、“珣玗琪”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北方古族群。他们对华夏文明极有贡献,创造了玉文化和龙文化(玉龙)。阜新市查海遗址已发现了长达19.7米的石堆龙,据测定距今7000至8000年。阜新是“玉龙故乡,文明发祥”。 有观点认为,阜新查海“玉龙文化”属于颛顼古族的文化遗存,在“颛顼之墟”界域之内。屈原《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正说明了南方的楚人信奉的上帝颛顼远处北方,这说明楚人原来居住北方,属于颛顼古族的成员,后来才前往南方的,而《晋书》中所记载的颛顼之墟的“墟”(故地、遗址的意思),其位置就在阜新、朝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