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排除异已,顺张让者昌,逆张让者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的行径也大大激化了广大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从建宁元年(168)到中平元年(184)的十多年时间内,见文于史籍记载的农民起义不下十几起。光和七年(184),一场席卷全国的东汉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了。张让也与黄巾起义军有密切的联系。东汉后期原来的黄老之学蜕变为初期道教而发展起来,在皇宫内也出现带拜者子的现象。
而黄巾军的领袖张角等就是各自称天师、以道教为号召的义军首领。张让可能是因信仰道教而与义军建立了关民间系。此外,张让等宦官也已觉察到汉政权统治已很不稳定,权被尽是流传“岁当甲子,天下大乱”的传言,张让为防止汉政推翻而先期与黄巾军拉关系以自保。张让与黄巾军秘密往来,难免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故当中平六年(189),青州、徐州一带黄巾起义再次全面爆发时,中常侍吕强就提出诛杀皇帝身边的“阿媚之臣”、大赦党人的建议。
对这样的话灵帝当然不愿听。吕强心知被张让等陷害,皇帝又昏庸不明,便在“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说:皇帝召见吕强,他还不知为啥事就自杀;可见他心里有鬼,定是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奸邪之事。灵帝听信诬言,致使吕强宗亲皆被收捕入狱,家产全悉没收。郎中张均也上书灵帝说:张角之所以能兴兵作乱,百姓又乐意跟随他,其原因就在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把自己的魔手伸触各地,贪赃枉法,侵夺百姓无所不为,百姓有苦无处讲,有冤无处诉,所以才谋议造反,聚而为盗。
应当斩杀十常侍,把他们的头颅悬挂在南郊,向天下百姓谢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这样不动干戈,而造反的百姓自然会消失。但是,灵帝还是偏袒张让等宦官,还把张钧的奏书给张让等过目。刁滑的张让看过奏书后,顿足痛心,表示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家资,资助军队镇压黄巾军。灵帝见张钧的上书感动了宦官,又十分生气地对张钧说“你真是一个狂人,十常侍难道一个好人也没有吗?”
张钧再次上书,语气犹如以前,灵帝干脆看也不看。张让等人见张钩不罢休,合谋买通了廷尉、待御史、诬陷张钧与黄巾军勾结,结果张钧反被打入牢狱,很快就被处死。张让宦官集团与灵帝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故为保持已有的禄位,张让必想方设法控制皇帝,排斥异己。豫州刺史王允在镇压黄巾军过程中,从缴获的物品中发现有宦官张让的宾客及另外一些宦官写给黄巾军的信件。
王允不敢隐瞒,报告了灵帝。灵帝见他一向宠信的宦官私通黄巾军,便怒责张让:“你们常讲党人为人不轨,现在国家有困难,党人挺身而出为我分忧,而你们却暗中与黄巾军串通,你讲该杀不该杀!”张让一面谢罪,一面又把与黄巾军往来的事推到已故的常侍王甫、侯览身上。经张让巧言分辨,加上张让与灵帝的特殊关系,张让并没因此获罪。
事后,张让对王允怀恨在心,借故中伤,将王允逮捕入狱。这里,又恰巧赶上灵帝下诏大赦天下,王允被释放出来重做刺史。可不到一个月,张让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允逮捕。王允认为自己无罪,料张让也不能怎么样他,便坐上槛车坦然而去。王允入狱后,朝臣莫不叹息,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上书,向灵帝请求宽大处理,王允才幸免一死。
左中朗将皇甫嵩,在镇压黄巾军时,路经邺(今河北临漳),见张让搭档赵忠建造的住宅高大堂皇,超越规定,遂将其没收了。这事一下子触恼了赵忠,加上先前他因给5000万钱贿赂而得罪张让。于是,张、赵二人就在灵帝面前大进谗言,胡说皇甫嵩连成无功,浪费大量军费。张让的父亲病故后,归葬颖川故里,参加葬礼的人很多。因其势焰熏天,几乎全部所辖地盘都有人参加。但州郡名士却没有前去的。
张让认为这是自己的耻辱,十分恼怒。后名士陈寔一人前往吊唁。张让见此方转喜,脸色才有些好看。后来,党锢祸起,陈寔被牵连入狱,张让左右活动,使陈寔保住了性命。张让此举绝非是为党人抱不平,恰恰相反,他是想要天下人知道:顺张让者昌,逆张让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