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这般对待于禁意图很明显,想通过他体现并巩固当时魏吴两家的友好关系。虞翻的做法更清楚,决不允许投降的人还继续享受尊荣,那样会让忠君拼死之人作何感想!但虞翻当着孙权的面这样说,孙权的面子肯定下不来。
还有一次,在孙权做吴王后的欢宴上,宴会接近尾声,孙权亲自起身依次斟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虞翻又坐了起来。孙权因此非常愤怒,抽出剑来就要劈杀他,陪坐的人无不惊惶失措,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因酒过三巡之后亲手杀死有德士人,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清楚知道?况且大王因为能够海纳贤能并容留普通之人,所以天下人才望风归附,如今一旦丢弃这些,值得吗?”孙权盛怒难消,在刘基的一再劝说下,虞翻才免于一死。
正因为如此,虞翻先是官职被降,最后被流放到交州。好在这个人有天生豁达的一面,在流放交州时收徒讲学,还为一些古籍训注,一直活到七十岁。
说虞翻这个人是个狂士,主要是说他的与众不同,他最后一次被贬是在近六十岁的时候,这在古人已是比较高龄了。孔子说“五十知天命”,虞翻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他应该知道孙权已经听不进容不得不同声音,但他还是要去争。因此可以说,所谓三国狂士,虞翻最是无辜。祢衡之狂在于,明明想要求官,却想着人家会跪下来求他;许攸之狂在于,把功劳当做对人的救命恩情,不知道他的功劳人家已经封赏,而他还认为人家不把江山还给他这恩情就报不完;廖立之狂在于,国家的人事和已经发生的大事一无是处,原因仅仅是不重用他。而虞翻呢?除了性格上的粗疏直率,再加上不和世俗苟同,剩下的也就是犯言直谏不给帝王留面子之类的事情了,就是说,事情做得虽然有些粗糙,但并没有多大过错。所以只能说,是孙权容不下人。有书籍记载说,孙权曾经想让虞翻出使许都,虞翻不去,怕的是让朝廷(曹操)留下,后来曹丕当皇帝,还在魏国专门为虞翻设了一个座位,不知道虞翻在曹氏父子手下,会是一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