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河阴之变之后,元子攸和尔朱荣这对君臣正式坐到了他们各自的应有位置之上。元子攸头上顶的四个字是“傀儡皇帝”,而尔朱荣头上也有两个字“权臣”,只是这时的元子攸坐在洛阳的皇帝宝座上,而权臣尔朱荣居然多数时间都呆在晋阳。
不管是初登大宝的皇帝,还是权臣逆贼尔朱荣,上位之后自然需要拉拢亲信,大封爵位和官位。身为傀儡皇帝的元子攸自然都要听权臣尔朱荣的。于是史书告诉我们,元子攸因为连封官不经过尔朱荣首肯都不行,于是又怒了,隔空喊话尔朱荣说:“啥都要听你的,要不这皇帝你来当算了。”
这一时期的北魏的确封了很多官爵,其中的确有不少尔朱荣的亲信手下,但也并不乏北魏元氏宗亲,这里先提两个人,一个叫元颢、一个叫元恭,都是元子攸的族兄弟,都给了他们封赏。当然,如果这些都是权臣尔朱荣授意的话,那就应该与元子攸没啥关系。
那么元子攸封过什么人呢?《魏书》中说,河阴之乱后,很多洛阳的官员怕惹祸都躲了起来。有一个叫辛雄的官员也潜伏逃窜了。元子攸想封辛雄当尚书,手下人对元子攸说,辛雄人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别封他了吧!结果元子攸说:就算他死了,让他当尚书朝廷也没有损失,如果他活着,不用他当尚书,朝廷损失不是很大吗?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理解,小编我理解元子攸的意思是:宁可位置空着,也不能让尔朱荣安插官员进来,否则损失就大了。这就是元子攸的封官名单人选之一,这是一国之君的作为,还是一个阴谋家的心声?
反正,元子攸在位2年,大抵就做了三件事:一、封官,至于是否如愿再说;二、逃跑,没错,后来洛阳给敌人南梁攻占了,还是尔朱荣率兵救的他;三、杀尔朱荣。至于元子攸为北魏这个国家做过什么事情,好像真没有。倒是尔朱荣这个权臣,不安安心心的看好傀儡皇帝做权臣,倒是四处带兵在为北魏平叛,捎带手还打退了南梁的攻击,救了一次皇帝元子攸。
前面提过在元子攸登基后,封赏名单上的两个人,一个叫元颢、一个叫元恭。
那个叫元颢的家伙听到封他为北海王,让他去洛阳之后,吓得跑了。一跑还跑去了南朝梁,求着梁武帝萧衍封他为魏王,打回北魏。后来他带着南梁名将陈庆之攻陷了北魏都城洛阳,而在攻陷洛阳之前,他就自己称帝了。如果你想反的是尔朱荣,又认为元子攸得位不正,是不是应该攻占洛阳之后杀了元子攸和尔朱荣后再自立啊?你这么做到底反的是元子攸还是尔朱荣呢?这个问题恐怕很难有正确答案,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元颢被封北海王之前,他也是参与六镇之乱平叛的将领之一,算是尔朱荣的战友。
至于那个叫元恭的家伙,应该挺胆小的。当初元叉作乱,他装哑巴躲到了庙里,8年不说话。后来元子攸上台,赐他仪同三司。赏他,他居然还怕,又逃到了上洛躲避。最后,尔朱荣死了,他因为擅长不说话,于是被尔朱荣的弟弟尔朱世隆推上了北魏帝位,也算是当过北魏皇帝。
元颢和元恭这两个人都是北魏皇族,在权臣尔朱荣治下,好好活着且手握权柄的元氏族人多得是,但为什么听到要他们去洛阳,怕得要逃跑?难道洛阳有比尔朱荣更可怕的存在?他是谁?
元子攸与尔朱荣这对傀儡皇帝加权臣组合的“君臣斗”总共持续了1年零8个月不到。公元530年11月1日,元子攸诱尔朱荣入宫,亲手将尔朱荣斩杀。
大反派尔朱荣死了,具有天然正义性的傀儡皇帝元子攸胜利了。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不管身为大反派的尔朱荣有怎样的野心,从平灭“六镇之乱”到后来的四处平叛,击退南梁,似乎都在为北魏这个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而身为皇帝的元子攸,似乎除了完成诛杀尔朱荣这件大事之外,就一直在以“不当皇帝”为要挟,逼着尔朱荣退让。
然而,史书反复告诉我们,尔朱荣是想当皇帝的,而且很想。当有人用你最希望的事情来反复要挟你的时候,这个人如果不是傻子,那一定是“阴谋家”。显然,元子攸不是傻子。他不仅骗了尔朱荣,也骗了无数后人,为自己赢来个好名声。
元子攸是一个成功的阴谋家,靠演技骗过了无数人,但演技派终究不是实力派。他成功杀死了尔朱荣,却没有能力阻止尔朱家族的报复。北魏帝国在短暂的安宁之后,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几个月后,元子攸被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所擒,并被尔朱兆亲手绞死于晋阳一所三级佛寺之内。享年24岁。
元子攸死前以一首《临终诗》留下了他曾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有人说这首诗反映的是元子攸作为傀儡皇帝的悲哀,但如果说是一代“阴谋家”的临终忏悔,貌似也可以。
关于小编本文说元子攸是“阴谋家”的说法,只是一种可能,且不主流。后世,唐代大家虞世南在与李世民的奏对之中评价元子攸提及:“虽果于一剑指端,终致夷灭之祸。德之不建,斯可哀也。”是不是也认为元子攸的失败根源就是“德”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