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深的两朝皇帝重用,他是怎么死在女人手上的?

2022-10-10 20:42:28 作者: 上官仪深的两

  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宰相上官仪:深的两朝皇帝重用,最终却死在女人手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上官仪是唐朝通过科华选出来的第一代宰相,在科考中,他考了全国第三、但由于文采出众年纪尚轻,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点,让他当了弘文馆直学士,在众多待臣中,上官仪是最年轻也最唐太宗喜欢的,每次宴会群臣,他必定会带上上官仪,让其在宴会上吟诗作对。上官仪也没有让唐太宗失望,据史料记载,他为文格调华美,丰满雅致,旨意超然,不仅唐太宗喜爱群臣也无不敬服。

  可以说,唐太宗就是上官仪的贵人,没有他的科举选才制度,也许就没有上官仪高居庙堂的机会,没有他的爱才惜才,上官仪纵然有满腹才华,也会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不受重视而被理没。毕竟,上官仪再有才,也远远不及诗仙李白,所以李白可以鄙弃功名,过着闲云野鹤式不受束缚的生活,上官仪却不行。写诗,他不及李白,但是写奏折他可是比李白强多了,这注定了他的才华要与政治为伍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有了唐朝皇室这个强大的后台、有了唐太宗的赏识,他才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御用文人",然而,这也为他最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image.png

  因上官仪极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死后,李治将其升为秘书少监,之后又将其升为西台侍郎。太宗在位时,上官仪虽然受宠,但也仅仅是以一个文人的身份而已,当时他的最高成就就是参与了《晋书》的编写。到了唐高宗李治这儿,上官仪已经进人最高领导中枢,参与政事。古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是什么?无非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然后"治国平天下",讲到底,就是为了参政。上官仪能轻松拥有这等殊荣,该令当时多少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羡慕啊!然而,福兮祸所伏,我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今日朝廷上的宠臣,明日就可能成了利刃下的亡魂。

  其实,高宗李治对于上官仪的赏识和宠爱,并非完全受其父唐太宗的影响,他自己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另外,在迎娶武娟娘,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时,上官仪拟写的诏书为他粉饰了"乱伦"这一事实。武娟娘本是李治父亲太宗的妃子,太宗过世之前,李治就与其有了感情。登基后,李治准备册封她为皇后,命令上官仪拟写诏书。上官仪一生写诏书无数,以他的文采,要帮皇帝写一篇立后的诏书并不是难事。但这一次却不一样,因为按辈分算起来,李治将要迎娶的皇后正是自己的庶母,一旦昭告天下李家皇室颜面何在?

  上官仪也绝非庸常之辈,对这个难题经过一番思索后,诏书就拟好了。送给李治过目,他也直夸写得好,为何?原来,在诏书中,上官仪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说的是汉宣帝就曾把内宫的王政君赐给太子,太子继位后,王政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有先人的典范在前,李治娶武媚娘就不会给世人落下笑柄了。上官仪帮了李治和武则天一次大忙,后来也帮李治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唐高宗夫妻二人当然会对他心存感激,李治有什么难题,也会不时地问下上官仪。然而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道理,而这一出错却夺走了上官仪的性命。

image.png

  在李世民的众多皇子中,李治不仅算不上出众,甚至资质还有一点愚钝,然而正因为皇子太多,其他有能力的都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锋芒毕露,给自己招来了祸端,结果就让李治捡了大便宜。李治在武则天这位强势的妻子面前,他基本上言听计从,无形中导致武则天的权势越来越大。当李治问如何制止武则天继续扩大势力的行为时,他说了一句话,也因此丢了性命。他说:"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上官仪这个致命的缺点“单纯”,这与他的仕途太过顺利,基本上不需要通过勾心斗角来博取官位也有关系。李治于是就采取这个意见,并让上官仪起草诏书,废除武则天。武则天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上官仪的废后诏书笔墨未干,武则天已站在了李治的面前一番哭诉,李治惧内的本性流露出来,面对武则天的质问,他战战兢兢地供出了上官仪——“这是上官仪的主意”。为官半生,上官仪与武则天有交集,但无冲突,这第一次冲突,也成了最后一次。不久,武则天给上官仪安了个"逆反"的罪名,将其斩首。

  上官仪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也是唐朝第一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其文采出众,擅长写诗、写奏折而颇受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的器重。他创造的“上官体”虽显呆板,但正因为有了一定的程式,使后来学诗的人有了范本可寻,却也承上启下,推动诗歌形式走向了规范。我们在欣赏李白诗歌狂放的同时,不妨品味一下“上官体”的严谨。诗人只是他的第二身份,他的人生目标,是从政。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前一刻还是宠臣的上官仪,后一刻就被他的主子李治完完全全抛弃了,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政治的泥潭深不可测,上官仪最后死在了“政治”二字上。 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但他不是一个审时度势的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