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诸葛瑾越打败仗官就做越大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瑾是东吴名臣。他的长处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德行服人,至于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就不是诸葛瑾的强项了。
事实表明,诸葛瑾指挥打仗的水平确实很差,他戎马一生,参加过多次战役,有时甚至担任统帅,但几乎没有打过胜仗。然而,就凭着如此令人看了直犯尴尬癌的战绩,诸葛瑾在东吴却是官运亨通,历任孙权讨虏将军府长史、中司马,绥南将军、南郡太守,左将军,最后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吕范和上大将军陆逊,是东吴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老版《三国演义》诸葛瑾
为什么呢?是孙权眼瞎吗?
当然不是,孙权一向有识人之明,他之所以重用诸葛瑾,不仅仅是看KPI指标,而是有着更深层面的考虑。
今天我们且来分析一波。
一、诸葛瑾的战绩令人尴尬
诸葛瑾早期主要在孙权的幕府中任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袭取荆州后,诸葛瑾出任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从此离开孙权幕府,担任独当一面的大将。此后一段时间,诸葛瑾参与了几次重大战役,主要有:
(一)南郡、江陵之战
黄武元年(222年)九月,魏军大举南进,曹丕亲至宛城督战,遣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攻南郡、江陵。江陵守将时为朱然,孙权派诸葛瑾、潘璋前往救援朱然。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录》记载了诸葛瑾在此战中的表现:“(诸葛)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孙)权以此望之。”
诸葛瑾是个慢性子,他位居援军统帅,率领着“大兵为之救援”,本应积极进攻魏军以解朱然之围。但他每天开会商议,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沙盘推演,就是没有认真出兵和魏军交战过。以至于“兵久不解”,连孙权也很有意见。
此时再任由诸葛瑾拖下去只怕要出大问题。于是潘璋出手,趁春季水涨,用着火的竹筏顺江而下烧坏魏军的浮桥,迫使曹真退兵。
朱然在江陵城内也沉着应战,坚守城池,围攻江陵的夏侯尚眼看师久无功,也只好退兵。
此战中诸葛瑾完全束手无策,进退失据,虽然最后有“全师保境”之功,但那主要是朱然和潘璋的功劳,诸葛瑾不过是捡了个便宜。
诸葛瑾参与的四次战役地点
(二)江夏、襄阳之战
黄武五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曹叡即位。八月,孙权趁魏国大丧,亲自领兵进攻江夏,同时命诸葛瑾、张霸等进攻襄阳。魏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先败孙权,后败诸葛瑾,并斩张霸。
孙权本打算趁人之危赚点便宜,没想到被司马懿打得惨败。诸葛瑾这次可没那么走运了,不但被司马懿打败,而且还赔上了部将张霸的性命。
(三)第四次合肥之战
嘉禾三年(234年)五月,为配合蜀汉诸葛亮北伐,孙权起兵攻魏,三路北进,陆逊、诸葛瑾等攻襄阳,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阴,孙权自率大众围合肥新城,史称“第四次合肥之战”。曹睿亲御龙舟东征,未至寿春,孙权退还,孙韶、张承也退军。
三路大军中两路已退,只剩下陆逊和诸葛瑾这一支孤军,他们将如何应对呢?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了二人的表现。孙权退兵后,陆逊派去和孙权联络的亲信韩扁也被魏军俘获,诸葛瑾写信给陆逊建议跟着大部队尽快退兵,否则到了枯水季节就不好走了。陆逊担心再次泄密,得书不答,而是催人种菜种豆,又和诸将下棋射箭娱乐,摆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样子。诸葛瑾急了,亲自赶到陆逊的大营,陆逊这才告诉诸葛瑾,如果急着撤退,魏军一定会紧跟追击,那样说不定会变成大溃败,所以要先稳定将士之心。陆逊还把自己的计划告知诸葛瑾,由陆逊率陆战主力佯攻襄阳城,这样魏军就会把兵力集中到城内,而诸葛瑾则指挥水军准备船只,就绪后和陆逊一起登船出发。诸葛瑾依计行事,魏军果然害怕陆逊真的来攻城,悉数集结到襄阳城内,来不及追击,陆逊和诸葛瑾顺利返回东吴。
这一战对于东吴来说是失败了,问题只是在于吴军能不能安全地撤退。这个问题不是诸葛瑾能够解决的,他只是急吼吼地想着快点跑,最终还是陆逊深谋远虑,有计划有秩序地撤退,否则在魏军追击之下,急着回家的吴军很有可能四散奔逃,变成溃退。全靠有陆逊,才让诸葛瑾避免了一次溃败,保住了一点面子。
(四)樊城、柤中之战
赤乌四年(241年)四月,趁曹芳即位不久,政局未稳,吴军再次兵分三路攻魏,卫将军全琮攻芍陂,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襄阳郡上黄县的一处地名)。
据《三国志·齐王纪》注引干宝《晋纪》载,樊城被围后,司马懿督军南征,认为南方湿热,不宜久留,于是积极备战,“乃令诸军休息洗沐,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朱)然等闻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大杀获。”
司马懿能够“大杀获”,也就意味着吴军损失惨重。这次朱然也救不了诸葛瑾,诸葛瑾又吃了一回败仗。
二、诸葛瑾官运亨通,越做越大
诸葛瑾参加的四次大战役,无一取胜,有两次是勉强安全撤退,还有两次则是不折不扣的败仗。
按理说,以这样的战绩,不被追责治罪就很不错了,但诸葛瑾却不一样,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屡屡升迁,直至进入东吴军队的最高层,担任大将军、左都护。当时大司马吕范已死,东吴军队中只有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的地位与诸葛瑾相当。在重武轻文的东吴政权里,诸葛瑾可以说是除了孙权之外排名数一数二的人物。
孙权为什么重用诸葛瑾?是因为孙权不知道诸葛瑾打仗很差火吗?
不,恰恰相反,有迹象表明,孙权对诸葛瑾的军事水平非常了解。自从江陵之战后,孙权就已经知道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孙权不再让诸葛瑾单独担任统帅之职,而是安排陆逊、朱然等名将和他共同行动,目的是让诸葛瑾有打胜仗的机会,即使在战败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保住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