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死后,为什么被两朝帝王追封了三次?

2022-10-14 02:29:03 作者: 刘穆之死后,

  刘穆之和刘裕的亲密关系,让刘毅等人十分嫉妒,就经常在刘裕面前说刘穆之手中权力太大,但刘裕丝毫不为所动,越发信任刘穆之,刘穆之也就更加尽心尽力,凡穆之所推举的人才,刘裕不接受,他就不罢休,直到刘裕接受为止。他常说:“我虽然不能像荀彧那样光推举好的,但我不推举不好的。”

  刘穆之对刘裕推心置腑,甚至连自己的缺点都不隐瞒。刘穆之一向喜欢酒食,身份地位提高后,每次吃饭都要十来个人一起,他曾对刘裕说:“我出身贫穷,以前吃不饱饭,自从跟了您,条件改善了,在吃喝上花费有点过多,除了这方面,其他我再没有对不起您的了。”

  公元416年,刘穆之病逝。此时,已经统一南方的刘裕正在率军北伐,并攻下了后秦,收复了洛阳、长安,形势一片大好,正准备稍加休整后,乘胜前进,攻伐赵、魏。得知刘穆之病逝的消息,他立即下令停止北伐,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自己率兵匆匆返回。

  “高祖在长安,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以司马徐羡之代管留任,而朝廷大事常决穆之者,并悉北谘。”(《宋书》)——回去后虽然任命徐羡之代理朝政,但平常可以由刘穆之直接处理决定的朝政大事,都需要向刘裕请示才能定夺,由此可见刘穆之在刘裕心中的地位。

  刘裕撤军前,当地百姓十分失望和不解,甚至有人说他是为了篡权:“狼狈而还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刘裕返回不久,留守长安的晋军发生内乱,刚刚攻下的长安就被胡夏国主赫连勃勃夺走。后世不少史家、学者对此也颇多争议,认为如果不是刘穆之病逝,刘裕乘胜北伐,也许就会统一中原,改写南北朝历史。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刘穆之对刘裕的重要性。

image.png

  刘穆之才智谋略过人,竭尽所能辅佐刘裕的同时,也使淹淹一息的东晋王室焕发了生机。他掌理朝政的这些年,朝廷内外出现了少有的稳定、复兴局面。刘穆之的突然病逝,东晋朝廷都大为恐惧、慌乱,刘裕更是悲痛欲绝,多次慨叹:“穆之死,人轻易我。”(《宋书》)——穆之死了,人们都会小看我的。从此刘裕再没有北伐。

  鉴于刘穆之生前掌理朝政的功绩,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时隔不久,在刘裕的力荐之下,朝廷又重赠刘穆之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

  公元420年,刘裕接受恭帝禅位,建立宋,史称刘宋,感念刘穆之的生前功绩,又追封其为南康郡公,谥号文宣公。一个文臣,死后被两朝帝王三次追封,历史上绝无仅有。

  刘穆之作为一介文臣谋士,殚精竭虑,以杰出的才能倾心辅佐刘裕,虽然早逝,但他无疑是东晋王室的栋梁之臣和刘宋王朝的最大功臣,历代史家对他更是给予了极高评价。

  唐代史学家朱敬则评价:“如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刘穆之众务必举···悉为忠烈之士。”唐代名臣薛稷将其与张良、郭嘉并称:“张良之翼汉王,郭嘉之协魏主,宋武之得穆之···定策决胜,谋夫孔多。”《宋史》作者沈约称其为“一代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