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同样利欲薰心的上官桀却不信邪,没有你霍光同意,我也能让自己的孙女当上皇后,于是处心积虑地通过与自己交好的盖长公主的渠道,不仅成功地把自己的孙女送进了后宫,还于始元四年三月当上了汉昭帝的皇后,也从此埋下了被灭族的祸根。
及至外孙女当上了皇后,而且以谋反之罪灭了政敌上官桀一家之后,以前强力反对外孙女当皇后的霍光,立马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仅不杀上官皇后,还十分工于心计地限制皇帝的性生活,只许上官皇后专宠,不准他人染指,以便能生出有霍家血统的帝位继承人,可谓是算计多多。
正因为如此,到了元平元年四月(公元前74年)汉昭帝突然死去,而令昭帝无子嗣,膝下空虚。可以说,这也是作为辅政大臣的霍光的一大罪状之一,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所言:“后嗣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就是延续香火的问题,而对于皇帝来说,则是关乎江山是否得以承继,社稷是否稳定的问题,而霍光这样一个因一己之私就可以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的人,真的可以算忠臣吗?”这是其一。
而且,从曾经聪明伶俐又体格强壮的刘弗陵,在亲如父母信任得一塌糊涂的霍首辅的“强力辅佐”下,却逐渐变成了“病秧子”,最终郁郁而终,以21岁的大好年华暴亡,此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不禁也使人浮想联翩,猜测不断。这个问题正如《剑桥中国史》一书中说:“年轻的皇帝死时只有21岁,死得可疑;他显然还没有子嗣。他是否流露出什么迹象,致使霍光或其他人希望把他除掉,则不得而知。”于是霍光之忠也因此大打折扣,这是其二。
再一个就是霍光的所谓“还政问题”。汉昭帝八岁登基做皇帝,由于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汉武帝托政于霍光,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关键是颇有政治智慧的汉昭帝成年之后,对于一个14岁时就明察秋毫救过自己一命的天才少年,霍光似乎没有多少意愿还政于皇帝,做急流勇退状,而是继续恋栈权力,陶醉于自己的一言九鼎之中,把可能成为一代英主的汉昭帝当木偶来操纵。虽然在昭帝死前一年有“昭帝既冠,遂委任光”的记录,但并不是他离开政坛,而更像是一种假意让权的权力游戏而已,与嗣后的假意归政于汉宣帝如出一辙,让宣帝“若有芒刺在背”。此后还因为自己女儿当上皇后纵容家人做了很多缺德事,以至于死后其家被族诛,说到底还是专权惹的祸。从这一点上来说,把他与周公、伊尹一代圣贤相提并论,明显是一种拔高,甚至于称其为“难得的贤明无私的忠臣”也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这是其三。
当然,何为忠何为奸,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也大有不同,我们就不再纠结于此。至少,后来霍光顺应历史潮流把“淫邪悖乱”、奔皇帝丧期间还让手下搜罗美女苟合的刘贺废掉,换上草根出身的刘询做汉皇帝,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汉景帝选择了刘彻),最终也得到了被历史证明是英主的汉宣帝的尊重,切切实实是做了一件好事,历史功绩不容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