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这样做

2020-10-20 09:31:23 作者: 如何让传统文

  行走在博物馆“中国医史展厅”中,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神内核无处不在。在中医古籍区,一页页泛黄的纸张,都是先辈们品尝百草、潜心钻研的结晶。

  一本《苏沈良方》,收录着北宋时期颇有疗效的医药良方,内容涵盖中医外科、妇科、骨伤科等。浙江中医大家严用和所着《济生方》则记录了上百病种药方,这些药方大多流传至今,造福后代。

  展厅内,这些老物件被有序摆放,还串联着中医药发展史上不少弥足珍贵的片段——《平江图》拓片是一张城市平面图,纵横阡陌之间出现了“医院”和“惠民局”,这是早期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行至汉、唐时期展览部分,可以一窥中医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传播史,这也是中医走出去的最早记载。

  一面花墙

  铭记百味甘苦

  如何让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走出深闺,走入老百姓的心间?博物馆是一座桥梁。

  走到三楼“中药馆”,迎面所见是一面五彩斑斓的花墙,取名“花药馨香”,由100多种药用植物的花卉标本组成。“中医药材都来自于自然界,100多种花均可入药。”郑洪说,比如榆叶梅能够疏肝理气,洋桔梗的根能够止咳,曼陀罗花在古代甚至被用于麻醉。

  花开花谢,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蕴含了生机与希望。根据记载,我国发现花卉的药用功能并加以应用有悠久历史,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菊花、牡丹、芍药、旋复花、合欢、款冬花等多种花卉植物的功效。清代浙江药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首次将花类药物单独列为一类。

  “把一面花墙展示在这里,是为了让参观者对中药的印象不止停留在‘苦味’上。”说到这里,岭南人郑洪感悟颇深,在广东,人们有吃木棉花、鸡蛋花的传统。“可以说,中华菜系中,日常的烹饪方式也深受中医药学的影响。”郑洪说,因此“中药馆”里,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药食同源专区,在这里,人们透过一盘盘模拟菜肴,能够将传统医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从花墙开始,整个“中药馆”展厅内,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一应俱全——直径达105厘米的灵芝,生长脉络和纹理清晰可见;高约180厘米、宽约120厘米的特大肉桂皮标本香气馥郁……走遍展厅,如同置身大自然,记住了百味甘苦,体会到“天人合一”。

  “我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道地的药材资源。中药作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具有坚实的临床基础、确切的临床疗效和系统的用药理论。”郑洪说,数千年来,先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和发展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的中药学。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正是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平台,它的展品展陈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可以让人们全方位感受中医药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陈宁 通讯员 赵颖    | 责编:汪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