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愿生孩子?京沪杭这些年轻人的回答太真实了

2021-05-14 11:40:27 作者: 为什么不愿生

  照顾老小对我来说是一项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工作。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找保姆或者护工,但是问题还是比较大。第一个就是经济问题,本身养孩子就有很大的开支,找护工就更难以负担。而且没有血缘关系总归是不太信任,和自己家人还是不一样。对于保姆来说,照顾孩子就是一份工作而已。比如孩子需要睡觉,会哭闹,保姆很可能采取并不适合的方式哄睡。再一个,照顾孩子会涉及到“教”和“养”的问题,尤其在孩子小时,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国家从事护工这个行业的人,受教育程度水平一般不会太高,水平比较高的,我又负担不起。

  孩子再大一些,还会面临上学问题。北京目前幼升小主要还是采取划片儿的政策,非京籍家长需要上交很多材料,材料审核也比较严格。我们不是北京户口,还没有自己的住房,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而且我们现在住在东五环外,教育资源不算很丰富。虽然我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也希望他能够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

  我和爱人现在商量着,可能过几年会离开北京,回到青岛去,一方面方便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更好解决。

  【浙江新闻+】

  专家解读:重塑环境,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

  5月11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说,人口增速放缓,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

  一系列研究表明,经济成本对生育决策的影响毋庸置疑。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等研究人员,在4月发表的一篇论文里,分析了上海地区人口生育决策的决定因素。研究者坦言,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住房成本及生活成本难以忽视,高昂的养育成本也会对已生育家庭的再生育决策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特别是职业女性,各方面的困境不容忽视。

  不仅是城市,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也进入了低生育意愿的时代。

  这两天,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元”的建议冲上热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通过物质激励刺激人们的生育意愿,不仅是生育放开,配套措施跟上才可能有效果。

  上海研究人员指出,相较于其他低生育水平国家提供的多样性津贴福利,如生育奖金、育儿补助津贴等,中国尚缺乏长期且覆盖面广的鼓励生育福利政策。

  宁吉喆在发布会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亦指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构筑一个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应建立与现行政策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当下,社会环境应该被积极重塑,让整个社会尽快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

来源: 钱江晚报    | 作者:张蓉 黄小星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