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发出“高温红色预警”:时间跨度“至少未来十年”

2022-08-21 17:07:18 作者: 中国气象局原


资料图

“我们这里42度都排不上全国高温前十。”夸张的准入门槛直观地展现出今年到底有多热。

全国各地持续饱受高温天气煎熬的网友贡献着具体的“高温伤害”案例:有患者确诊热射病命悬一线、多地企业面临“高温限电”、老鹰疑似因中暑坠江……

8月18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7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未来10天,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到10天。而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在数以亿计的人承受着酷热时,持续高温天气的成因引发广泛关注。除了干旱和中暑,高温天气还会产生哪些连锁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也许会愈发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

8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他分析称:“全球范围内,至少近十年或更长时间都将频发这种高温天气,甚至出现超高温天气。但从今年的应对情况来看,(人们)对超高温天气产生的影响及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还远远认识不够。需要各行各业联动,共同加强对它的认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变化,就会引发极端天气频次增多

气候变化已触发一系列极端事件

3月,十年以来最强沙尘暴侵袭北方;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12月,超强台风影响南海历史罕见……2021年中国气象局评选出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历历在目。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全球各地都观测到了极端事件的增加。

地球每升温一度,都将触发气候系统变化,罕见极端事件发生频率越大,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农业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次以及强台风(飓风)的占比都将增加。


8月20日,多地气温突破42℃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微博截图

NBD: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直观的感受是今年特别热,比往年都更难受。想请你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解读这种感受,这是今年的特殊情况,还是会成为未来常态化趋势?

许小峰:你们的感受是对的,今年确实特别热。而且这不是今年的特殊情况,也不是唯中国如此,整个地球都在变得更热。至少未来十年,这种高温天气还会频繁、广泛发生。

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温度呈上升趋势;其次,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变高。气温总体是呈波动式上升,不是每年都比去年温度更高,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现在我们普遍认为,近一百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一度多。1℃可能听起来不多,但对整体大气有着强烈的影响。当大气中能量增加时,波动性也随之增加,极端的降雨、高温、大风天气出现频次就会增多,这也和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现象吻合。

包括去年的河南暴雨,河北、辽宁等地多现龙卷风,华南出现高温干旱,台风“烟花”长时间陆上滞留破纪录……诸如此类极端天气,都与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相关,而且这种状况不会在短期内会消失,将持续很长时间。

NBD:除了气候变暖的整体影响,今年还有哪些气象因素加剧高温?

许小峰:直接影响因素是庞大、稳定的副热带 高压 系统。它的影响范围包括我们国家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地区,波及面积很广,造成高强度的闷热天气,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NBD:高温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

许小峰:一般来说,高温天气一旦出现,至少会存在一到两个星期。它不像暴雨,会很快结束。从目前来看,预计全国至少还会存在一个星期。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8月19日官方微博


高温负面影响非常多元化开车都会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8月13日,来自湖北宜昌的博主“大超在农村”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讲述,持续干旱,河里的水越来越少,他的父亲既想多抽一点水,又怕烧坏电动机,只能抽20分钟、停20分钟,已经连续两晚站在电动机旁,“种了40年地的他,似乎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但他仍然奋不顾身地抢救这一切。”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