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8月21日,重庆北碚歇马街道突发山火。21日至25日,当地已投入救援力量1700余人。大量的市民自发成为志愿者参与救援。
西南大学也在北碚,数百师生当起志愿者。有的老师加入摩托大军,有的把自己当成了“摩托”往山上送物资,还有的老师则在所住小区募集物资……
截至25日下午5时许,北碚区境内3处火点,经过努力已扑灭2处,剩下一处正全力扑救,火情总体可控。
重庆北碚山火
7小时跑200公里
“我从小就在北碚长大,怎么能不去救火?”35岁的严老师是西南大学的体育老师,他从小就爬缙云山。22日晚上,看到缙云山上的火,他想做点事,于是约了摩友去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山上道路很窄,汽车进去容易堵,摩托车是最好的通行工具,当晚他就和朋友们开始载人和物资进山。
“感觉救援人员都很着急。”严老师说,每个人表情都很严肃,而自己和同伴们忙到23日凌晨1时左右。次日,严老师和同事换了班再进缙云山帮忙。
现场画面
高温让很多人受不了,摩托车载温度仪显示,23日白天,山上环境温度高达47℃。严老师说,山上有临时开辟出来的防火隔离带,只有越野摩托车能通过。所有骑手就分了组,越野摩托负责从半山腰沿着土路运物资,去救援一线,其他摩托车就负责从山脚下运送人员和物资上到半山腰。他的车是踏板车,能载重,于是主要运物资。从山脚跑到半山腰也就五公里左右。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加之山中开阔的场地有限,骑手们换班上阵,隔一两个小时就换一组人。休息就到阴凉地方,一边休息一边待命。
有时候为了多带一点物资,骑手会在摩托车座后装上个大筐子,将里面塞得满满的;有时车在山上跑不稳当,会有其他的志愿者步行,一路扶着筐子,直到把物资安全送到地方。
载过多少人?往返多少趟?运了多少物资?严老师表示,大家只想着快点送人、多送点东西,没心思记这些。他只知道自己从23日下午到晚上,7个小时内就跑了200公里。
“平日妻子挺担心我骑摩托,不过这次她妻子主动让我骑车运物资。”让严老师欣慰的是,就连儿子得知他去要帮忙灭山火后,竟还拿出自己的玩具水枪给他,希望能派上用场。
严老师还介绍,虽然学校没有组织,但他在山上看到了很多同事和同学,学校有几百名师生都成为了志愿者。
山顶的人链
25日傍晚,西南大学的黄老师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了缙云山,大巴车上站得满满都是人。从开辟隔离带,到扑灭小片山火,再到募集物资,从22日开始,他一直在协助救援。
缙云山距离黄老师家不远,站在阳台上就可看见火光。得知需要志愿者,他“没想太多”,就报名参加了。
黄老师介绍,22日上午,他先是到山中开辟山火的隔离带,虽然是在树林里工作,但气温高,加上为了防护,大家都身穿长衣长裤,全身不知湿透了多少次。有的地方山势陡峭,人很难到达,等到大型机械进场,开辟隔离带的工作就渐渐顺利了起来。
外教组装油锯
比起开辟隔离带,直接参与灭火更加危险。黄老师介绍,在主火场外,有的地方会突发零星山火,一旦发现就要及时扑灭。高温天灭火确实很辛苦,火光能把脸烤红,当被烤得受不了时,大家就用冷水把身上打湿,然后接着灭火。有一次,经过两个小时,大家才将零星山火扑灭。期间,也有人因为高温身体受不了。
黄老师用“无名英雄”形容阻击山火的人们。这中间有他的同事,更多的则是陌生人。连日来,“无名英雄”们的行动震撼了黄老师。
黄老师介绍,因山中缺装物资的背包,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想办法去募集,他将消息转发给学校同事以后,很快同事们纷纷回告。仅仅一个小时,就募集到了300个背包,这些背包有大有小,各式各样,都是大家日常使用的。
“充电宝、冰块以及其他各种补给物资……”黄老师说,大家捐助的物资有些是家里有的,如果家里没有,大家就会各自去买,再送到一线。
“山顶上还有一条人链。”黄老师说,随着隔离带的开辟,新开辟的道路越来越陡峭,运送物资也越来越困难,有些地方越野摩托车都上不去,只能靠大家使用背篓、背包,将物资一点点送上去,看着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来回一趟要近一个小时。气温高,路陡还滑,送个两三趟,人就受不了。后来大家为了更快地运物资,于是组成人链,手把手地将物资传递到最前线。
“重庆雄起!”
Francis Stonier是西南大学的一名外教,来自美国,他给自己取了个喜庆的名字叫“福兰课”,别人都叫他“老福”。2018年“老福”到了重庆。
如今,缙云山上的山火成为当地每个微信群的主题。23日一早,“老福”在微信群里看见了一则信息:歇马街道缺会修理油锯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