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落泪!为什么今年中秋大闸蟹变“瘦”了?

2022-09-10 20:00:46 作者: 吃货落泪!为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一年吃蟹时。

但不好意思,今年的中秋,大闸蟹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高温饿瘦大闸蟹”、“大闸蟹再努力也将缺席中秋”……这是怎么回事?

高温对大闸蟹有哪些影响?

大闸蟹的中文正式名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我国很多河流湖泊中都有分布。

关于“大闸蟹”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渔民捕捉到这种螃蟹后会直接用水煮着吃,吴语里这种烹饪方式叫做“煠(zhá)”,故称为“煠蟹”,后来在流传过程中演变成了“闸蟹”。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捕蟹前要先用竹枝和稻草筑成大闸,在闸的一边布网,晚上亮起马灯,湖中蟹群受诱,向闸游守去,投入网中,所以叫“大闸蟹”。

大闸蟹可以在 5℃-30℃ 的温度范围内存活,最适宜的温度在 20℃-25℃ ,当温度高于 30℃ 时,大闸蟹会出现厌食、关节变软、运动无力、生长迟缓等症状。如果温度高于 35℃ ,它们就几乎不进食了,只消耗身体里原本的能量,也没有力气蜕壳。但对于大闸蟹这种节肢动物,在生长周期内,需要褪 5 次壳,才能达到食用的最佳体型。

在自然环境中,动物会想办法躲避不良的天气以减小其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比如前往深水区域,再或者打洞藏到河底的泥中躲避高温,可我们吃的大闸蟹,几乎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而蟹塘又多是水泥池,就很难通过转移或挖洞来“避暑”了

了解了大闸蟹的生活习性,再对比下作为大闸蟹主要产区的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今年夏天超过40℃的高温,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它们体型“缩水”、上市时间推迟了。

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图片来源:微博@中国天气

全国极端高温日分布。图片来源:微博@中国天气

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大闸蟹自身,还会影响它们的生活环境。

蟹塘里投放的水草既是大闸蟹的饲料,也能为大闸蟹遮荫、净化水质,但水草不耐高温,很容易腐烂变质。

同时,高温很容易让水中的浮游生物数量激增,在较大的水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蟹塘这种较小并且相对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大量出现可能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影响大闸蟹生长,严重的可能导致大闸蟹死亡。

再有,大闸蟹在运输过程中非常怕热,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邮寄螃蟹都会使用塑料泡沫的保温箱,里面还要加几个冰袋在运输途中保持箱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螃蟹死亡。持续的高温天气也让大闸蟹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增大。

当然,温度升高并不是导致大闸蟹市场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年南方降水也偏少。

高温和雨水减少,使得很多湖泊河流的水量变少,水体面积也大幅减少。比如洞庭湖部分区域水位已经达到历史同期最低,偏低 7.82 米,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萎缩近 9 成,长江中下游其他水域亦有较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供养殖大闸蟹的水面就会减少,大闸蟹产量降低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结果了。

今年长江流域(358.9毫米)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2.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太湖流域(296.8毫米)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7.3%,为历史同期第四少。图片来源:微博@中国天气

今年的高温也影响到了海蟹。

常见的海蟹主要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日本蟳、锈斑蟳等等。与大闸蟹不同,这些海螃蟹主要来源于捕捞,目前在舟山、嵊泗等地区捕捞量不到去年的 80% ,而且品质均不如去年同期。

高温同样让这些海螃蟹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增加,进一步抬高了“蟹价”。

怎么才能挑到好吃的大闸蟹?

面对今年大闸蟹的价格,可谓是:“大闸蟹,想说爱你不容易。”

但如果还是想要一饱口福,怎么才能不会“蟹财两空”?掌握大闸蟹的挑选方法很重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